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们对哭泣有多少偏见?|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0
分享至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阅读俱乐部共读书目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版的托马斯·迪克森著作《帝国的眼泪》


相比法国人的浪漫多情、意大利人的热情奔放和美国人的自由不羁,英国人留给世人的形象一直是不苟言笑、有着斯多葛式的冷静克制,从不轻易哭泣。

然而,几个世纪前,他们也曾情感充沛,在公共场合跪地号啕,或集体哀哭。从中世纪神秘主义者到感伤主义小说,从克伦威尔到撒切尔,再到当代体育比赛与真人秀……其实,泪水从未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是什么改变了英国人对眼泪的看法?

加入本次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小美

职业:心理咨询师

坐标:无锡

或许我可以借这本书为好哭鬼正名

你是个好哭鬼吗?看到好哭鬼,你会不会满脸嫌弃?

我曾经就是个让人讨嫌的好哭鬼。

读这本书,先是被书的封面困惑了。虽然不明白这种撞色和帝国的眼泪有什么关系,但是“一部英国情感史”的副标题还是蛮吸引我这个曾经的好哭鬼。我很想知道,居然可以为眼泪立传,而且还和帝国相关。这个译名可比原名“WEEPING BRITANNIA”气派多了。

或许我可以借这本书为好哭鬼正名。

哇哦,边读,我就边感叹,我真是小看了人体所有体液中最高贵的这一种——眼泪。作者的野心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用作者的话说,“《帝国的眼泪》不仅仅打算成为一座眼泪的博物馆,它还旨在剖析、重建、复原和重温历史上的落泪者及其旁观者的种种经历。”果然,这20章,20颗闪闪的眼泪,涵盖了爱、悲伤、宗教、犯罪、性、疯癫、医学、爱国主义、文学、戏剧、电影和音乐的历史,呈现给读者的是眼泪/哭泣的思想性、互动性和想象性。

是不是非常宏大!

但是,别急,别被宏大叙事给吓着了。作者的切入点尽是犄角旮旯的历史边角料,而且作者并没有用行业黑话,简直有点学术脱口秀的味道。

比如我喜欢的第六章《四百镑哭一场》,讲的就是一幅画一个画家引发的眼泪之争。

曾几何时,“感性崇拜”“感伤热潮”曾席卷欧洲,感伤小说感伤戏剧感伤歌剧甚至感伤绘画才是时尚。

比如法国艺术家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为死鸟哭泣的少女》,赚足了沙龙客的眼泪和口碑。

可惜,作者说了半天,也没有把这幅画放进书里,他“很难严肃认真地对待这幅画”,或者英国人对法国人有那么点……?但也不能假公济私,让这画隐身呀,我只好自己去找来看。喏,是这幅画。


这股感伤风潮,如此猛烈,英国当时鼎鼎大名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坐不住了,创作了一幅《西格斯蒙德哀悼吉斯卡多之心》,这幅画倒是能在书里看到。它是这样子的:


这幅画,唉,一言难尽,多舛的命运,甚至毁掉了它的作者贺加斯生命的最后几年。

同样的感伤,当时的人,认为画中西格斯蒙德流的是“错误的眼泪:浮夸、蓄意、不服,而且非安静无声和情不自禁……这是一幅让人联想到性放纵的画。”

啊?!这……这……这……那个年代的人,感伤到这个地步了吗?

恕我眼力不济,我实在是看不出来。

同样的感伤,同样的哭泣,为什么两幅画,两位画家的境遇会天壤之别?

在《帝国的眼泪》的作者托马斯·迪克森看来,画,本身并不是矛盾所在。是画家本人的人格和政治立场,这幅画成了反对者对付贺加斯的机会和武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幅1759年完成的作品,是只回旋镖,来来回回地背刺着贺加斯 。1764年去世的贺加斯在遗嘱中要求妻子不得以低于500英镑的价格出售他的这幅心爱之作。1807年,这幅画才以400几尼的价格成交。1879年,这幅画被赠给国家,陈列在国家美术馆里。当天估计有16000多名参观者来到美术馆。

这只是20滴眼泪中的一滴。

作者说,“我们的身体就像被水浸透的海绵,当它被一套强有力的、通常是叙事形式的思想观念抓住和挤压时,眼泪就会产生。”

好哭鬼就是被某种叙事,某幅画,某个观点拿捏住了呀,哇,我还蛮喜欢这种被水浸透的海绵感的。我带着充沛的海绵感,笑哈哈地读完了这本海绵书。


豆包子齁儿咸

职业:冲咖啡老姐姐

坐标:海边

他说,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思考,那就哭吧不是罪

「眼泪是大脑产生的最稀薄和清澈的排泄物。」——蒂莫西·布赖特,1586年《忧郁论》

英国人从不哭泣吗?英国人那紧抿上唇的隐忍克制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我们信以为真的?

过去600年间的大不列颠群岛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让流泪这么普遍的人类行为,从被推崇到被打入谷底再到重新变流行?才会让那些曾经泪水滔滔不绝的男男女女反复被指导被教诲「该怎么哭/该怎么不哭」?托马斯·迪克森的这本《帝国的眼泪:一部英国情感史》能给你提供答案。

最初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也仅仅是好奇,是不是英国人真的很自律克制,是不是他们真的相信当众哭泣很失礼。如果他们曾经真的认为所有体液中,眼泪是唯一纯洁无暇的、具有深刻内涵的、值得被赞美的对象,为什么会觉得想哭是丢人的事儿而克制才算美德?

作者试图通过个体的独特经历,即英国历史上的20滴泪珠来描绘一个国家的肖像,通过挖掘爱、悲伤、宗教、犯罪、文学、戏剧等的历史来探究中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人如何以及为何感动落泪,再现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宗教、文化和思想变迁。看完你会发现,原本以为最坚忍克制的那群人,比如士兵、律师、法官、刽子手都曾经常在公众场合潸然泪下。而这一切,都跟英国历史上重大的宗教改革和帝国兴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波永远改变了眼泪的内涵和英国国民的观念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你以为的你以为并非你以为,你认为的你认为也并非你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结果。简单来说,就像书的开头引用《哭泣的艺术》里这句「所以学着我去哭吧。」一样,想哭就哭吧,别管该怎么哭该哭多久才符合标准。

在需要赞美眼泪的时候,他们信奉「一滴泪乃理智之物,毕竟动物虽有泪腺却不能哭泣,因为真正的哭泣不是出自于野蛮的激情而是源于动物不具备的高尚思想和道德情操。」在试图杜绝动辄哭哭啼啼的潮流的时候,他们指责「汪汪泪眼代表了女性的软弱,是女人般的歇斯底里。」

而如果你很了解18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这个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高涨的时期,你就完全可以想象出随着帝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崛起,英国人的紧抿上唇的形象是被如何塑造出来和流行起来且闻名于世的。

尤其是一战到二战期间,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其中,她们也开始学着努力摆脱那种古老观念,即女性动辄哭哭啼啼、软弱温柔且歇斯底里和善于摆布。而且她们还有新的、更现代的理由去隐藏自己的情绪,因为彼时「反对女性充分参与职业和政治生活最常见的论点就是她们太情绪化,缺少必要的理性和决心。」

因此,20世纪的英国女性想要和男性在平等条件下工作和投票,她们就必须擦干眼泪。创造一种理性和克己的全新女性气质既是社会变迁的原因也是结果。这意味着试图打破女性和流泪之间的联系,只能取得有限的成功,毕竟它常受到一种难以撼动和持久的厌女症的阻挠,即所谓的「女巫的困境」,女性哭泣是软弱、神经质、歇斯底里和善于摆布,女性不哭则是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虚伪麻木、不像女人。

一根筋两头堵啊,家人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历来如此不是么?!

时间再来到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成为首位在电视上哭泣的英国首相,让政客们发现了电视上精心设计的眼泪所带来的潜在好处超过了潜在风险,流泪逐渐变成了一场表演秀。英国人的克制也开始受到谴责而非赞赏,不准哭也成了心理压抑和政治压迫的标志。

于是,他们又重新处于一个好哭的新时代。你看,探讨眼泪史的确可以推翻关于英国国民性的一些迷思,也可以把人从当下某些心理学的条条框框里解放出来。

毕竟,如果只把哭泣视为一种生理表达,就很容易忽视它的三个重要方面:思想性、互动性和想象性。眼泪不仅是个体情感的表达方式,还是一种液态的社会纽带,以及和其他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的社会公共活动。

眼泪,可以仅仅是眼泪,也可以是规训。流泪,可以仅仅是抒发情绪,也可以是表演作秀。所以,是眼泪的错吗?还是擅用眼泪的人有问题呢?



Gökotta

职业:编辑

坐标:北京

哭泣的偏见史

有关女性和眼泪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哭泣的女性被指责为软弱且擅于摆布人,不哭的女性则被斥为铁石心肠、不像女人、泼妇或女巫。

这也可称之为“女巫的困境”,这是以一套完全自相矛盾的观念为前提的,它把哭泣同时描述为一种对各人情绪失去控制的行为和一种冷静、蓄意控制情绪的行为。

在女巫审判中,不哭出来的女人会被认为是女巫,这是多么荒谬的审判。

现代社会中,对于哭泣的偏见亦不见少,有些人认为“女性将哭泣用作威胁丈夫和让丈夫就范的手段”。又或许,现代女孩明白无论在商业、体育还是爱情中,一切类型的成功在没有泪水参与的情况下最容易实现。

而对于男性,英国人具有特有的矜持而脆弱的外壳。他们认为最可耻的事情莫过于在公众场合哭作一团。英国男孩不流泪。

刻板印象在历史中从不缺席,哪怕是现在。在职场中,哭泣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行为,可是当我们真心感到委屈或对某个项目投入太多心血之后,夺眶而出的泪水也许顾不得专业,而是在乎。谁又能说这种在乎不是一种专业呢?

在书中看到撒切尔夫人谈到她的工作压力,谈到她会独自流泪,所有事情压在身上。她认为,“我从没见过哪个人在面对痛苦的事情时会无动于衷,我也不例外。”

对于铁娘子来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坦白,也是打破眼泪偏见的宣言。

事实上,作为一种生理正常显现,哭泣是被压抑的情绪的释放,又或是最本真情感的迸发,无论是幸福还是绝望崩溃,生理性的泪水是唯一的看起来洁净的身体排泄物且让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歌颂的,一个哭泣的人,就算他的眼泪是假的,也带来更多真实的呈现。演员的哭戏被各大up主拉出来对比,我们想要在眼泪中寻求真实,寻求打动人心的力量。

眼泪真是神奇的事物,既是个人的,也是文化的。围绕这无色的、咸味的液体,我们赋予它太多的别的意义。也许对于个人来说,能够在一场电影前、在一个人的怀里痛快哭一场,已经是一种畅快。这本书重新对哭泣作了文化上的诠释和英国国民性的解读,同时,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让我们知道,哭泣只属于你自己,在对自己的眼泪有控制权的同时,也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的眼泪。


小糊涂神

职业:工地搬纸

坐标:上海

即使还没有做好“对外哭泣”的准备,至少我开始可以独自流泪了

对英国人的印象大概源于正统英剧里知书达理而又克制的形象,以及not bad 已经是最高赞扬。所以当我看到曾经的英国人竟然以流泪为荣时,大为震惊。如果说流泪受到褒奖,是一种宗教洗涤心灵的象征,那那些借此而在法庭上挤出鳄鱼眼泪,企图获得法官和大众同情的犯人,可就是充分钻了空子,毕竟在有泪不轻弹的年代,强忍眼泪可没法减轻罪行。

而对于撒切尔夫人在一些场合的真情流露,让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打造公众形象的一部分。一贯的铁血,再加上偶尔几滴女性的泪水,无疑让整个形象更有血有肉了一些。

其实在读这本书时,我更多想到的是在中国,我们仍旧对于“男儿有泪不轻弹” 有一种无言的默契。甚至,作为一个女性,我从小都被我爸教育不准哭。他认为哭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导致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流泪,都觉得是件丢脸的事,得赶紧憋回去。

然而,这几年,即使还没有做好“对外哭泣”的准备,至少我开始可以独自流泪了,允许自己在难过的时候哭一哭,体验那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或是嚎啕大哭,都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那种伤心和难过是那么真真切切地在那里,借由泪珠体现地淋漓尽致。

而一味地压抑或是屏蔽感受,看上去像是一个成年人的体面做法,实质上却让事情深埋心底,更过不去。情感是流动的,开心就大笑,难过就哭泣,be a kid。

· 往期每日书阅读角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浦睿

四川人民出版社

野spring

野spring

磨铁

中信出版

新行思

野spring

新经典

后浪

明室Lucida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光启书局

磨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经典

磨铁

磨铁

新经典

磨铁

磨铁

新经典

读客

新星出版社

浪花朵朵

光启书局

格致出版社

新经典

光启书局

新经典

Open Call

欢迎有意与「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合作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小讯

微信号:sandwichina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

点击查看更多


在地写作

写作生活节

点击查看更多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社保基数又涨了,灵活就业缴费又多了,北京按下限每月多交68元

社保基数又涨了,灵活就业缴费又多了,北京按下限每月多交68元

数字财经智库
2025-09-19 16:32:53
清朝灭亡后,李莲英姐姐才敢说出实情:慈禧其实不是病死的!

清朝灭亡后,李莲英姐姐才敢说出实情:慈禧其实不是病死的!

蜉蝣说
2025-09-16 11:23:23
远华集团总裁赖昌星,在狱中对董文华的描述,听后让人咋舌

远华集团总裁赖昌星,在狱中对董文华的描述,听后让人咋舌

兰姐说故事
2025-02-17 22:00:03
单赛季获MVP+DPOY!阿德巴约女友太猛,韦德:1V1能赢一些NBA球员

单赛季获MVP+DPOY!阿德巴约女友太猛,韦德:1V1能赢一些NBA球员

你的篮球频道
2025-09-19 10:20:09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新剧被指辱华,这一次,没有谁能救得了她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新剧被指辱华,这一次,没有谁能救得了她

叨唠
2025-09-20 03:10:41
坦白的说,外蒙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丧失了所有希望

坦白的说,外蒙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丧失了所有希望

全金猫眼
2025-09-18 06:12:00
10月1日起执行!中小学教师房补新政落实,退休教师也能跟着沾光吗?

10月1日起执行!中小学教师房补新政落实,退休教师也能跟着沾光吗?

娱乐的宅急便
2025-09-17 11:45:22
曹丕称帝后,38岁甄宓随即服毒身亡,曹睿:用米糠塞满郭太后的嘴

曹丕称帝后,38岁甄宓随即服毒身亡,曹睿:用米糠塞满郭太后的嘴

史笔似尘钩
2025-09-18 21:51:22
危险的李在明,离谱的言论

危险的李在明,离谱的言论

寰宇大观察
2025-09-18 22:30:14
这位意大利摄影师的街头作品让人震撼!你绝对想不到

这位意大利摄影师的街头作品让人震撼!你绝对想不到

国际艺术大观
2025-09-18 18:21:33
92岁大爷在养老院待了28年,不吵不闹,直到去世后儿子发现他的秘密

92岁大爷在养老院待了28年,不吵不闹,直到去世后儿子发现他的秘密

夜阑故事集
2025-09-19 22:10:03
主编有态度 | 绿捷学生餐风波:中标大户为何口碑频频翻车

主编有态度 | 绿捷学生餐风波:中标大户为何口碑频频翻车

潇湘晨报
2025-09-18 17:42:06
陈晓:我接受不了她过着过去的生活,走进婚姻,我像被雷劈了一样

陈晓:我接受不了她过着过去的生活,走进婚姻,我像被雷劈了一样

我一直在终点等你
2025-09-18 22:06:07
刚刚,欧盟祭出“绝杀”,以色列噩耗传来…

刚刚,欧盟祭出“绝杀”,以色列噩耗传来…

新财迷
2025-09-19 23:34:15
洛阳突发路面塌陷,两辆行驶中小汽车坠入,多部门介入处置

洛阳突发路面塌陷,两辆行驶中小汽车坠入,多部门介入处置

大风新闻
2025-09-19 14:16:02
癌症专家楼钦元患癌离世,健康生活方式无效?临终悔恨令人唏嘘!

癌症专家楼钦元患癌离世,健康生活方式无效?临终悔恨令人唏嘘!

柳絮忆史
2025-09-04 08:49:32
我48岁坚持丁克,父母离世后变卖全部家当,惦记我财产的亲戚沉默了

我48岁坚持丁克,父母离世后变卖全部家当,惦记我财产的亲戚沉默了

张道陵秘话
2025-09-19 22:36:26
2分!为何宫鲁鸣还坚持用李缘?谁注意他赛后一番话,球迷理解了

2分!为何宫鲁鸣还坚持用李缘?谁注意他赛后一番话,球迷理解了

体育就你秀
2025-09-19 16:13:54
65岁工地大爷坦言:跟亲家母再婚后,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又快乐

65岁工地大爷坦言:跟亲家母再婚后,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又快乐

施工员小天哥
2025-09-18 22:16:40
重磅换帅!中国最大省级建工集团迎来新掌门

重磅换帅!中国最大省级建工集团迎来新掌门

新浪财经
2025-09-19 22:53:39
2025-09-20 06:07:00
三明治 incentive-icons
三明治
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4309文章数 52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亲子
游戏
手机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和三月七一样爱自拍,还恶趣味让叽米加班,长夜月越来越神秘了

手机要闻

iPhone17系列零售版验机防骗、防扯皮攻略| 验机细节拉满「科技美学开箱」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