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八路军在沂蒙山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击毙日军少将吉川资,还缴获了日军记者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吉川资生前的最后影像,成为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轴心国败局已定。但日本仍妄图负隅顽抗,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所谓的 “秀岭一号作战”,集结重兵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主力,巩固其在华统治。
1945 年 5 月,日军驻山东的第 59 师团的 53 旅团和 54 旅团,在旅团长吉川资和长岛勤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向鲁中山区进发,计划在鲁村以南会合,对八路军形成包围之势。吉川资所率的 53 旅团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吉川资,1890 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从 1939 年就踏上了侵华之路,在华中地区担任军事职务,负责武器调配工作。后来他回到日本担任军校教官,1945 年再次被派往中国山东战场。他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
当时,八路军鲁中军区得到日军即将扫荡的情报后,司令员王建安迅速做出部署,命令主力部队隐蔽集结,待机而动,同时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开展游击战,骚扰日军。鲁中军区第二团三营营长刘佐接到任务,率领部队在沂源县石桥一带设伏,准备给进犯的日军以迎头痛击。
石桥位于沂蒙山区的腹地,地势险要,是日军进犯的必经之路。刘佐带领战士们仔细勘察地形,选择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山坡作为伏击阵地。他们在山坡上挖掘战壕,设置机枪阵地,还在日军可能经过的道路上埋设了地雷。同时,刘佐还从全营挑选了 19 名特等射手,组成突击班,埋伏在阵地前沿,专门负责对付日军的指挥官和骑兵。
1945 年 5 月 7 日凌晨,天色微明,日军 53 旅团的先头部队在吉川资的率领下,沿着博沂公路缓缓向石桥方向前进。吉川资骑着高头大马,身边簇拥着一群军官和骑兵。他们以为八路军早已被吓破了胆,根本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伏击。
当日军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后,刘佐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八路军的火力如暴风雨般向日军倾泻而去。突击班的特等射手们更是弹无虚发,日军的骑兵纷纷落马,战马受惊后四处狂奔,日军队伍顿时大乱。
吉川资见状,恼羞成怒,他拔出指挥刀,大声呼喊着,试图稳住阵脚。然而,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八路军的狙击手盯上。就在吉川资挥舞着指挥刀的时候,只听 “砰” 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准确地击中了他的头部。吉川资摇晃了一下,从马上栽倒在地。紧接着,又有两颗子弹击中了他,这位作恶多端的日军少将当场毙命。
失去指挥官的日军顿时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他们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八路军战士们趁机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附近的村民们听到枪声后,也纷纷拿起武器,赶来支援八路军。在八路军和村民的共同打击下,日军死伤惨重,残部狼狈逃窜。
这场伏击战,八路军大获全胜。共歼灭日军 200 余人,伪军 400 余人,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及 1 名大队长、2 名中队长和 4 名小队长,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战马。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在打扫战场时,八路军战士们发现了一名日军随军记者,他的相机里还保存着吉川资生前的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了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吉川资的死,是他罪有应得的下场。他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最终受到了正义的审判。这场伏击战,也充分展示了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如今,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