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过风暴 取材于真实案例,但导演把个例当普遍,从内容上根本看不出来自于上百起真实案件。
这让电影以一种先入为主的不对等的批判视角来看待夫妻关系,对于婚姻的审视过于主观,没有一点客观存在。
电影所表现的都是一方的冷暴力、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家庭、观念、社会、舆论都在压迫女性,包庇男性。
这就是为吃女性主义红利的刻意为之,充满了偏见且狭隘的认知。
就连本该是推动剧情发展或与故事相辅相成的背景音乐也成了聒噪、刻意的存在。
几乎每隔几个镜头就加一段紧张、阴森的音乐,故意营造恐怖的摄人氛围,导致音乐喧宾夺主,内容反而与形式主义无异。
电影我经过风暴 是市场上难得的以家暴为主题的电影。
内核应该是分析家暴的成因,婚姻的异变,呼吁拒绝家暴,如何经营婚姻,认清哪些人才是真正与自己过一生的伴侣。
可电影却一味地展现暴力,贬低某一群体,让偏激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这就顾此失彼了。
如片中陈均对妻子不信任且有无孔不入的监视,徐敏早出晚归,天天喝酒应酬,带着一身酒气回家。
所以这段婚姻的失败是两个人共同导致的,而非一个人的原因,但电影却不断地强调这都是丈夫的问题。
是丈夫不自重,是丈夫一家人都有毛病,小孩跟着丈夫一直在挨打受气,丈夫心理扭曲,完全不顾妻子、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跟着学坏。
这并非精神分析学,让观众明白什么是家暴,怎样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如何避免家暴。
而是非黑即白,两方对立,一定是一方压倒一方,这让文本结构完全失衡了,致使《我经过风暴》不像一部电影,成了只为题材的蹭热度的标题党。
只要能引起恐慌、焦虑、舆论就行,不管其他,跟本片的宣发一样,不以电影为主,只想着盘外招。
电影只有片面的虐,肤浅的谴责和呐喊,却忽略了可行性。
如女性像徐敏一样陷入困境,社会应该怎么做、家人应该怎么做、舆论应该怎么做、朋友应该怎么做、某些部门和协会应该怎么做。
这些理应在电影中呈现的方法都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家人、舆论、部门都是拉偏架的,观众在看完之后并不会学到任何东西,相反会带来消极的情绪输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