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这句调侃的话其实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那就是你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希望你过得好是真的,但希望你过得没他们好也是真的。
如果你过得太差,和你做朋友就显得有些丢份儿,渐渐地会远离。
如果你过得太好,身边人难免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心里感觉特别不爽:明明大家都是同一个圈子,凭什么你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成年人社交的一条潜规则是,这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会真心为你的成就感到开心。
要想和周围人搞好关系,就要遵从以下三个规则。
一、不要过度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人性中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好,越聪明的人往往越明白这一点。
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嫉妒世界首富的财产,但身边的人生活过得顺风顺水却会招人记恨。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社交圈子都是学历、家庭背景差不多的一群人,因此,圈子里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把周围人的生活状态当成自己的参考物。
在相同的环境下,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每个人所得到的资源都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这时候,当一个人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其他人时,就会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心理。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美国学者S.A.斯托弗提出的一种群体行为理论。
它指的是当人们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人的参考生活相比较时,却发现自己处于劣势而产生的一种“剥夺感”。
这种“剥夺感”会让人们对周围人产生愤怒、怨恨、不满等消极情绪,严重时甚至会采取某些报复行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买了一辆新车时,周围人下意识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但实际上却没有。
于是,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怪你抢走了他们应有的资源。
因此,如果想和周围人搞好关系,那就尽量少说自己的成就和喜悦。
二、留足面子,将自己的姿态放低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没有人喜欢和一个高高在上、总是秀自己优越感的人在一起。
博主小船在某书上发了一个视频,来吐槽身边爱秀优越感的朋友。
当博主说自己的身高160厘米时,朋友却说自己163厘米看着要高很多,真希望下辈子能长得这么矮。
当博主照镜子时,朋友凑过来说,“你脸上好多雀斑,还好我没有,不然都不好意思出门”。
心理学中,自尊心指的是个体既自我尊重,又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给予的尊重。
有心理学家指出,个体的自尊心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形成的。每个人都会通过判断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味地宣扬自己的幸福生活,就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让别人觉得没面子。
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一定要给每个人都留足面子,把自己的姿态放低。
当别人抱怨自己总是和老公吵架时,最好不要说自己婚姻有多美满,而是说声“婚姻不就是这样嘛”更能拉近关系。
三、尊重他人,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我们都说高情商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青睐,但高情商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让对方感觉到自己非常重要,自己值得被重视。
电视剧《风吹半夏》中,许半夏(赵丽颖饰)就将“伸手不打笑脸人”贯彻到底,每次她在生意场上都会带着笑意说话。
当她求人帮忙时,主动给对方带了礼物,还通过“自我贬低”的方式,将对方高高捧起。
和学历不高的老板合作时,一句也不提自己的学历,就是为了不压对方一头。
这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认可的需求。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表示,个体对于重视的渴求,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分之一。
当人们获得足够的重视时,才会发自内心肯定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被重视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当你过度展现展现自己的价值时,就会让别人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要让周围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知道自己很重要。
总而言之,当你明白搞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在于给足别人的面子,那么你的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