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TION
2025年7月,传统床垫品牌喜临门与国内脑机接口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联合发布了一款名为“宝褓·BrainCo”的AI智能床垫。不同于市面上传统的智能床垫,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来自脑电接口系统:床垫内嵌的传感器可以无感捕捉用户的脑电信号,从入睡、浅睡到深睡、快速眼动期,系统会实时分析用户的睡眠状态,并智能调节床垫的支撑力和柔软度。试用数据显示,它能将普通用户的平均入睡时间从70分钟缩短至30分钟。
这场合作不仅仅是一张高科技床垫的发布,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趋势正在发生: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医疗和科研实验室,步入制造业最传统的领域,开始融入日常消费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产业融合,也许,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制造”的理解。
01不再只是“救命科技”,而是“生活科技”
Life-saving technology?Life Technology!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总是被与高精尖的医疗场景绑定在一起。比如,帮助渐冻症患者重新开口说话、让截肢者通过意念控制仿生手,或是在战场和航天中监测飞行员的脑波以提升响应速度。这些应用尽管震撼人心,却距离大众生活较远。
然而,从“宝褓”床垫开始,我们看到脑机接口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家用消费产品。这是一场身份的“降维”,却也是一场能力的“升维”。脑电波不再只是用于“控制硬件”,而是用于“理解人”,理解人在睡眠中、情绪中、压力下的每一个微妙瞬间,然后让硬件主动做出回应。
脑机接口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并不是简单把传感器贴到产品上那么肤浅。更深层的改变,是制造流程从“材料—机械—功能”三要素,转向“感知—响应—学习”三步闭环。我们开始不再只制造“工具”,而是制造“伙伴”。以“宝褓”床垫为例,它的变化不止体现在表面。它要求制造企业重新构建硬件结构以配合脑电数据采集,重新布置材料分层,支持脑波触发的机械动作,并需要跨界设计与神经科学专家共同制定交互策略。这种深度融合的过程,也正在出现于其他行业中。
02脑机接口×制造业的具体应用
BCI+manufacturing industry
真实案例1:汽车制造——宝马的“脑控座舱”试验
2023年,宝马在其i Vision Dee概念车中展示了一项实验功能:通过脑电波控制车内的情绪氛围和部分界面切换。强脑科技也曾与国内某车企合作测试驾驶员疲劳识别系统,当系统检测到驾驶者脑波中出现疲倦信号时,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座椅角度甚至发送提示音进行干预。未来,BCI可能成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内在状态”层面的反馈数据。这对汽车制造意味着座舱不仅是一个驾驶空间,而是一个能“读懂人”的空间;意味着从线束、电机到材料系统都将围绕人的神经反馈来设计,这将彻底颠覆制造逻辑。
![]()
宝马车外人机情感交互
真实案例2:耳机与脑电——Neurable的脑电耳机
美国初创公司 Neurable 推出的Enten耳机,在2024年实现商业化销售。它在传统耳机的头梁内嵌脑电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注意力状态。当用户集中注意力时,耳机会自动屏蔽通知干扰;当注意力分散时,耳机会提示用户进入冥想或休息模式。
这类产品对传统音频制造商提出了挑战:不再仅仅是“音质更好”,而是提供“认知体验更好”。这一需求将改变产品设计、模具结构、用户界面、App生态乃至营销话术。
![]()
Neurable的脑电耳机
03认知与供给之间的错位
The mismatch between cognition and supply
尽管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其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显露锋芒。根据多个行业预测报告,全球脑机接口市场的整体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62亿美元。而当脑机接口技术延伸进入智能家居、智能床垫、康养设备、脑波控制机械臂等制造业终端产品中时,其带动的周边市场规模将远超原本的医疗与科研应用。
然而,为什么这一融合看似广阔,却尚未广泛落地?一个核心原因是“认知与供给之间的错位”。BCI行业长期服务于医疗、科研、军事等高壁垒场景,技术路线偏复杂、门槛高,而制造业企业则更关注成本控制、量产能力与用户体验,二者之间缺少对话通道。此外,标准化问题也限制了应用落地——BCI设备仍缺乏行业统一接口与评估机制,许多制造企业虽对脑机技术感兴趣,却无法快速接入、验证和推广。
不过,拐点正在显现。以强脑科技与喜临门的合作为例,他们不再将BCI视为孤立的“黑科技”,而是嵌入到已有产品体系中,结合智能床垫、健康监测等成熟应用场景,打造“可用、可量产、用户感知强”的BCI产品。这种“由终端需求驱动”的思路,正是制造业拥抱脑机接口的现实突破口,也预示着BCI将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关键转折。
参考来源:
https://www.bmw.com.cn/zh/topics/experience/next-gen/bmw-i-vision-dee.html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7/08/WS686ccbf0a3106af2b3c72fd2.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