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最大的工程将在雅鲁藏布江诞生。我国投资1.2万亿元正式开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规模相当于三座三峡。
都说这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它到底有什么功,有什么利?
新华网消息,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市,将建设五座梯级电站,通过截弯取直和隧洞引水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开发。
工程周期长达20年,预计2045年全部完工,装机规模7000万至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度。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第一大河,全长2057千米,水资源量惊人。作为外流河,其每年流出境的水资源量数据可观:雅鲁藏布江出境处年径流量达1400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珠江,位居我国第三。
不仅如此,其水利资源也极为丰富——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8000万千瓦,加上五大支流,这一数值可达1.1亿千瓦左右,约占中国水能总蕴藏量的六分之一。
以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为例,仅50公里直线距离内就能形成2000米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可开发资源。
对比来看,三峡大坝最大海拔落差约113米(人工制造),仅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落差的十分之一,可见此处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主要开发地。
为何我国要耗时20年修建这一工程?
首先是技术成熟。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需在千米高差的峡谷间建造大坝,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不容小觑;加之青藏高原冻土、高原雪山等自然环境恶劣,建设难度极大。如今经过数十年技术准备,我国已有足够底气推进工程。
其次是国家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国算力基础设施用电量将达3600亿千瓦时,其中5G基站用电量约1400亿千瓦时。
但发电不能全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我国对这些能源进口依赖严重),寻找可持续循环的清洁能源才是关键。因此,我国坚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8.2%。
雅鲁藏布江作为“水能宝库”,建成后水电站年发电量超3000亿度。要知道,法国2024年全年总发电量仅5365亿度,我国这一工程发电量约占其一半,堪称“超级充电宝”。
最后是战略意义重大。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设可激活西藏区域经济:建设期间可创造20万个岗位,扭转人才外流困局;0.1元每千瓦时的廉价电力成本能吸引电解铝、多晶硅等产业聚集;预计为西藏贡献超200亿元财政收入,人均GDP提升近3万元。
如此工程,真不愧是21世纪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