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产继承领域,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不少人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清晰了解,容易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纠纷。
根据《民法典》第 1127 条,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这意味着,若父母一方去世时其父母(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仍在世,祖辈同样享有继承权。在特定情况下,继承人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展,需结合家庭关系具体分析。
![]()
遗嘱效力的认定要点并非只要订立了遗嘱,内容就一定能生效。不同形式的遗嘱有严格的法定要件: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三者缺一不可;代书遗嘱要求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见证人不得为继承人或与继承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人。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无法实现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独生子女继承的局限性 独生子女未必能全额继承父母房产。在父母未立遗嘱的情况下,若父母去世时祖辈仍健在,根据法定继承规则,祖辈会依法分得部分房产份额。若祖辈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去世,其继承份额可能转由他们的子女(即独生子女的叔伯、姑姑等)继承,导致房产份额分散,与独生子女 “当然全额继承” 的预期产生偏差。
公证遗嘱效力的变化2021 年《民法典》实施后,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民法典》第 1142 条明确规定,立有数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有效遗嘱为准。这意味着,只要符合法定形式,最后订立的遗嘱将作为生效依据。同时,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新型遗嘱形式需满足特定要件,如打印遗嘱要求遗嘱人和见证人在每一页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实操中的关键建议: 1、尽早订立遗嘱:通过明确的遗嘱内容,确定房产继承方案,可有效避免因法定继承导致的份额分散问题。
2、确保遗嘱形式合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严格遵循法定要件,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3、留存关键证据:妥善保管父母婚姻状况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为继承手续办理提供依据,避免陷入举证困境。房产继承涉及复杂的法律规则,与家庭结构、遗嘱订立等诸多因素相关。提前了解,做好规划,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纠纷隐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