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竣工
项目通水后标志着
淮北市将告别依赖地下水的历史
两百万城乡居民
共饮地表优质水的梦想成为现实
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
自侯王闸下游约980米王引河东岸取水
输送至化家湖水库防洪闸西侧闸孔
沿途包括取水口、输水箱涵、引水加压泵站
输水管道、跨越桥梁等
输水线路总长20.9千米
其中输水箱涵0.7千米
输水主管道长20.2千米
沿线经过烈山镇、宋疃镇、谷饶镇三镇
涵盖土石方、管道、桥梁
土建、机电安装等工程
共10处顶管,井深8.0米~16.7米
采用干沉法施工
水润相城,打通民生福祉“生命动脉”
水是生命之源
淮北是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
长期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
硬度大、水碱多
地下水的超采及地表水的短缺
制约淮北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是
安徽省委、省政府2021年启动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
并作为省级重点民生项目部署推进
本项目以引江济淮和淮水北调等
大型骨干供水为水源
是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建设的核心
是安徽省也是中建八局承建的
口径最大、距离最长的涉水基础设施项目
交付后将达成淮北市约200万人口
“同饮一江水”的美好愿景
全力保障淮北市全市人民
在“十四五”时期“喝上引调水、基本不喝地下水”
对优化淮北市水资源配置、
保障城乡供水和水质安全、生态安全
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匠心智造,精准施策实现“毫米级精度”
应用BIM精细管控弯头管件制作
确保现场对接一次成型
保证DN2600钢管对口偏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有效减小管道阻力提高流动性
严格把关材料进场
对每根管道的壁厚、防腐层厚度、圆度
进行联合验收
管道坡口内外两侧除锈30~50毫米
为焊接质量“一次成优”打好坚实基础
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利用智能化泥水压力控制系统
精准平衡地下水与土压力
控制地表沉降≤10毫米
使用触变泥浆减摩,全程同步注入膨润土泥浆
有效降低管壁摩擦阻力30%,延长顶进距离
主顶系统由PLC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
并使用变频调速器实现流量的无级调速
针对强风化岩层
定制“破碎机头+高压注浆支护”方案
保障95米岩石段高效贯通
面对粉质黏土、砂壤土等不同土层
布设184口降水井
采用双电源保障系统,确保基底稳定
预制管节、注浆管等核心构件成品
减少由现场加工产生的噪音、扬尘
打造绿色环保工程
面对交通不便,材料运输困难等难点
结合地质雷达、管线探测仪
全面排查供水、燃气、电缆等地下管线
周边建筑物基础埋深
及土性、含水量、承载力地层特性
明确老旧建筑、桥梁、学校敏感点位置
为施工方案提供精准依据,避免突发扰动
有效降低顶管对周边影响
科技创新,着力赋能攻克“卡脖子难题”
项目团队高度重视科技运用工作
成立科技攻关小组
上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累计9项,工法2项,论文5篇
焊接电缆集束移动装置及管道施工爬梯
有效提升高空作业效率200%
上部空间受限吊装专用支架成功规避
16处高压线障碍,实现“零距离”安全穿越
发明专利“大口径管道试压装置”
实现设备周转率提升80%
运用BIM精准建模制作“多用途室外焊接操作棚”
充分规避风速及湿度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创新运用“BIM+GPS双控对口技术”
严控管口错边量在0.2毫米内
陶瓷贴片内衬焊接工艺
实现“单面施焊,双面成型”,显著减少磨损
投用“柔轨小壁虎焊接机器人”
替代人工深入高危区域,为高品质建设保驾护航
一泓清泉,将持续滋养淮北大地
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清泉长流,润泽千秋
中建八局将持续拓展幸福空间
打造精品水务环保工程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建八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