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乡村绿色能源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8日至15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光渔共融”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铜陵西联镇、合肥肥东县,围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展走访调研、实地研学、座谈会等系列实践活动,不仅以青年视角深窥渔光产业利政惠民之便利,更以青春力量解码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之新局。
科普润心,儿童视角探秘电力奇妙知识。7月8日,实践团队奔赴铜陵市西联镇东湖村委会开展电力知识科普课堂。课堂上,团队成员化身“知识传递员”,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绘声绘色地讲解了“渔光互补”模式中的电力知识及其生态效益,初步叩开孩子对新知的求知心门。科普结束后,为进一步深化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团队开展了制作太阳能小车环节,通过大手小手共创小车,使抽象的“渔光互补”发电原理和“双碳”节能目标变得直观可感。课堂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了绿色能源的魅力,在心田中深深地种下了环保创新的种子。
![]()
科普课堂指导孩子组装模型 供图 肖羿
西联探路,乡民视角解码渔光互补生态经。7月9日至10日,团队深入项目周围村庄,下乡了解项目实际情况。走访了西联镇及铜陵东湖一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周边村庄,在与渔民亲切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项目落地后,渔业养殖空间分布改造升级,实现上“光电”下“牧渔”的纵向分布;居民收入结构发生多元变化,从单农产变成光电补贴,原生农产并举。对话中,团队成员初步体会政府企业在处理矛盾冲突时的担当意识,深入了解渔光互补项目发展带来的生态社会民生效益。
![]()
团队成员采访东湖村当地居民 供图 肖羿
电站深入,企业视角解码渔光创新致富路。7月11日,团队前往铜陵东湖一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地实地研学。成员们跟随项目负责人前往不同地域参观光伏设施,了解光伏板的垂直和水平的不同布局,深入探究升压站的运行状态、全局控制模式。过程中成员了解到电力转化运输以及项目建设运营中的技术攻关、生态协同经验,为清洁能源发展“取经”。随后,团队对建设部负责人郭经理进行专访,郭经理向我们分享了项目建设当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彰显了企业在当地建设的担当。
![]()
团队成员参观八斗镇变电站 肖羿 供图
肥东续力,拓展乡村能源新认知。7月13日至14日,团队奔赴响导乡晶科科技渔光互补项目部,在负责人带领下开展项目调研。上午,团队就渔光互补项目与当地负责人开展座谈会,会上负责人提出,根据区域特点,肥东县项目因地制宜地实现了分块式区域局部协调发电,而项目针对该特点提出了独到的区域管理模式。随后,负责人带领下团队前往项目地和升压站,参观调研了目前响导乡项目的运营模式以及中控系统的高自动化管理模式,站长针对性的讲解了相关系统的控制流程,团队成员从中受益匪浅,本次实践由点及面地说明了近年来渔光互补项目在乡村成功落地实施,切实转化为社会效益。
![]()
团队在罗家寨光伏电站合影 供图 方仡轩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以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深入新能源发展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实地研学、政策研讨,成员们既了解到绿色能源项目助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也发现项目推进中的技术、协同难题。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调研成果,为乡村能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绿色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