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还在拼命运动却不见效?最新科学研究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杜克大学团队耗时多年的全球调查揭示了肥胖流行的真正元凶——不是缺乏运动,而是热量摄入过剩。
34国研究揭穿"懒惰致胖论"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这项研究,分析了六大洲34个人群的4200名18-60岁成年人数据,涵盖从狩猎采集者到都市白领的各种生活方式。研究结合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系统测量了参与者的每日能量消耗、体脂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
结果令人震惊:随着经济发展,成年人的体型调整后能量消耗仅出现微小下降,这种差异仅能解释体脂增加的一小部分。"数据明确显示,饮食变化而非活动减少,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肥胖率飙升的主因。"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系赫尔曼·庞策(Herman Pontzer)教授强调。
从狩猎部落到都市人群的对比
研究特别比较了不同发展水平的人群:
- 坦桑尼亚哈扎部落的狩猎采集者每天行走10-15公里,能量消耗与美国上班族相当
- 欧洲农民的体力活动量虽高,但体脂率与城市居民无显著差异
- 美国成年人近30年的能量消耗变化不足5%,但肥胖率却增长了40%
"我们曾假设工业化导致人们变懒,但数据否定了这一点。"该研究第一作者、现为伊隆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的阿曼达·麦格罗斯基(Amanda McGrosky)博士解释,"真正的变化发生在餐盘里——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和超大份餐食的普及,使每日热量摄入远超身体需求。"
公共卫生政策需转向饮食干预
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发现并非否定运动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饮食控制的核心地位。"饮食和运动是互补的必需品,而非可互相替代的选项。"报告强调。目前美国农业部的膳食指南虽同时提及两者,但实际政策更侧重推广运动。
专家建议,公共卫生策略应包括:
- 对高糖高脂食品征收"肥胖税"
- 规范餐厅餐食分量标注
- 在学校开展营养教育
- 改善社区健康食品可及性
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识别发达国家饮食中最易导致肥胖的具体成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