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私德?
我以为,私德是指个人在私人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涵盖个人品德修养、家庭伦理及私人交往准则。
二.私德与公德的关系是什么?
私德与公德互补构成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如果说私德指个体在非公共领域展现的道德品质,含个人独处时的修养作风和私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那么,公德则指个体在公共领域展现的道德品质。私德与公德的界限在于交往场景微妙变化——私人交往稍有突触就可能侵入公共领域,不仅私人交往如此,就算个人独处也有可能入侵公共领域的风险。例如,你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裸体,但由于你没有做好遮蔽被别人无意看见了,别人有权举报你有伤风化(新加坡就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可见,私德有与公德一样的社会属性,而不是纯个人的道德范畴。
三.私德有哪些具体内容?
1.个人修养:勤奋、自律、诚实等体现个体精神境界的品行。
2.家庭伦理:处理婚姻关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的道德要求。
3.社交关系:朋友交往、邻里相处中的礼节规范与道德约束。
四.社会可不可以干预私德?
私德既然有与公德一样的社会属性。任何人的私德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就决定了私德的社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私德的一种社会行为。如果说社会不能干预私德,那么就得先取消教育这种强目的的社会活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教育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身就说明社会是可以干预私德的。
况且,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从哲学上讲,就没有纯粹的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私德,社会对私德的干预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和必须的。
我们常说的社会不应干预私德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个体的道德行为没有对社会公共领域发生负面影响。比如,刚才那个在自己房间里裸体的例子,没有被别人看见自然就不会受到干预。比如,你躲在被窝里手淫,没有被人看见,自然也不会受到干预。
再举一个例子。当下,我们国家的法律没有禁止异性同居。换句话说,你没有办结婚证(结婚证是异性同居生活的唯一合法凭证)但你和异性同居了,法律不会干预。中国目前的道德环境对这种同居行为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宽容的意思是:你同居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道德的(注意合法是道德的底线),但只要不侵害他人利益,社会可以容忍。但是你要知道,你的不合法同居行为(没有结婚证)不受法律保护。
比如,你对对方财产分割的诉求就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如果你是已婚者,那么你的同居行为就侵犯了你合法配偶的权利,这就不是一个私德问题了,就具有了公德的性质。如果你把同居的不雅影视作品传递到公共领域,那也就不是一个私德的问题了,也就具有了公德的性质。一旦私德问题突触到公共领域就变成了一个公德问题了,那么有关社会组织就有足够的权干预你的道德行为了!
前文提到私德包括:朋友交往、邻里相处中的礼节规范与道德约束。注意:规范和结束,那就是社会公德对私德的干预!
五.社会干预私德都是负面的吗?
有一种认识,认为社会对私德的干预一定会侵犯被干预人的权利。这是一种错觉,教育活动本身就说明一个人的良好私德是在社会良性干预下形成的,这恰是对个人权利的终身保护啊!
私德突触到公共领域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所谓的私人交往。例如,有几个朋友私人聚会,其中有一个人有意或者无意把几个朋友的某些敏感言论放到了网络媒体上,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应。这些敏感言论可能触碰到道德的、法律的或其它方面的底线,这时社会相关机构就要出面干预了。这种干预可能是为了保护社会上可能受敏感言论负面影响的人而处罚这个私人聚会的相关人员,也可能防止社会网暴保护这个私人聚会的相关人员。
六.谨防有人消解公序良序
其实公共领域的公德说白了也是公序良序对私德的一种约束。比如,在公共场所不能抽烟。即便某公共场所没有张贴禁止抽烟的提示,私德优秀的人也会自觉克制抽烟欲望,不抽烟。他知道抽烟会导致别人不舒服,在他的道德意识里,不能做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能做不利于他人的事就是一种公德,这公德约束了他的抽烟这个私人行为。
我们的舆论场有一种不良的舆论现象,只要粘到一个“私”字,就有人立刻给“私”装上一副坚硬的铠甲:神圣不可侵犯!
是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隐私不可侵犯,中国法律保护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但是,你拿你的私人财产资助恐怖分子呢?你的私隐(比如你有窥探癖)侵犯到别人的合法利益呢?别以为这不可能。
有人振振有词地宣扬:我的破房子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但如果你在破房子里私造武器准备干恐怖活动呢?难道国家安全机关就不能进去搜查了,当然是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私和绝对的公,公与私是相对而言的,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公共也就无所谓私,没有私也就无所谓公。单纯地绝对地强调任何一方,我们都会付出惨痛代价的。
我们的社会一定要在公与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它们和谐共存、相互支撑。公德和私德应该是这种关系,公有制和私有制也是这种关系。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就是在公与私之间找到的平衡点,这是当下中国取得成功关键。任何执一端论调都是危险的,很可能使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在道德领域如是,在经济领域亦如是。
最后我要说一句:最近被几个网媒大V炒作的沸沸扬扬的某大学开除李女案,我支持学校的决定。那个乌男把他和李女的不雅照片放到了网络媒体上,该事件已经由私德问题变成公共领域的国际事件了,说它有损国格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李女违反了校规。若干某些大V的意见再不处理就有些姑息养奸的意味了。某些大V一方面在批评中国社会道德滑坡,另一方面又阻止我们的有关社会组织制止这种道德滑坡以维护公序良俗,这是一种典型的对中国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当引起媒体当事人的自我反省和社会的充分重视了。更何况,这些大V还有意地炒作起“私德不可侵犯”来,我更觉得这已经超出这个事件本身了,这些大V自身的道德和立场就应该被质疑了——到的是坏呢?还是傻或装傻呢?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