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也叫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种植上需要每年重点防治的一种普发型虫害,这种害虫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大规模的产卵、孵化,从而造成玉米发生更加严重的虫害损失。
玉米螟这种害虫,最早可以在玉米刚出苗时就会在叶片上产卵危害,此后在玉米拔节期、大小喇叭口期、雌雄穗分化期、扬花授粉期、果穗灌浆期等生长阶段,一共可以反复循环的繁殖2-3代,其中每年6月中旬前后、7月中旬前后、8月中下旬前后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是第1代玉米螟幼虫、第2代玉米螟幼虫、第3代玉米螟幼虫的虫害高发期。防治玉米螟虫害的重点就是在玉米幼虫钻入玉米秸秆和果穗内提前将它扼杀,否则后期就会很难防治得住。
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玉米钻心虫(玉米螟)的防治技巧,大家要早学、早防、早治理。
![]()
一、玉米螟虫有哪些虫害规律特征?
从虫害的类型归属上来说,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虫态类型主要玉米螟的幼虫,幼虫具有很强的喜嫩、喜甜、喜湿、喜暗光的特性,所以玉米上幼嫩的叶芯、新叶、花丝、雌雄穗、苞叶内甜嫩籽粒、茎秆内部的甜嫩汁液、果穗髓芯等部位都是玉米螟幼虫危害的重点部位。
从虫害发生的条件上来说,玉米螟属于喜欢高温高湿环境的害虫,在温度20-30度、相对湿度60%以上的条件下可以随时发生虫害,但从最有利于玉米螟大面积爆发虫害的温湿度条件上来说,温度20-28度、相对湿度80%以上最有利于玉米螟的爆发。
从虫害发生的时期上来说,玉米螟虫害的发生期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其中6月中旬(以危害春玉米芯叶为主)、7月中旬(以危害春玉米穗和夏玉米芯叶为主)、8月中旬到9月初(以危害玉米穗为主)是玉米螟1代、2代、3代幼虫的高发期。9月份以后就会越冬很少再现。
![]()
从虫害发生的幼虫危害性上来说(重点),玉米出苗后,玉米螟的成虫(蛾子)会在玉米的幼叶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玉米螟的初龄幼虫主要以四处爬行啃食玉米嫩叶为主,此阶段虫害严重时造成叶片满是虫孔甚至会把玉米叶片全部啃光;玉米螟的幼虫长到2龄幼虫时会钻入玉米芯叶内啃食玉米芯叶,此阶段虫害会造成玉米芯叶卷曲、皱缩、光秃、腐烂等;玉米螟的幼虫长到3-4龄幼虫时会钻入玉米秸秆和苞叶内啃食玉米的秸秆、果穗等比较坚硬的部位,此阶段虫害严重时会造成玉米长势变弱、茎秆折断、雌雄穗发育不良(如雄穗难授粉、雌穗难孕穗);玉米螟的幼虫在后期还会钻入玉米苞叶内(集中在穗尖)以啃食玉米的幼嫩籽粒、啃食玉米果穗的棒轴芯髓进行危害,从而造成玉米收获时因为缺粒、瘪粒、损粒、破粒、果穗籽粒大量腐烂等大幅减产。
从幼虫发生的成虫特点上来说,玉米螟的成虫有翅能飞,一年可以产卵3代左右、单虫每次产卵几十到数百颗不等,产卵部位主要集中在玉米叶片背面;玉米螟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昼伏夜出性,所以,灭杀玉米螟成虫的最佳时间点是在傍晚到天黑前打药或者进行夜间物理诱杀。
![]()
二、如何药物防治玉米螟?
(一)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与虫害严重玉米的分次防治
正常情况下,玉米大喇叭口期是药物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也是绝大数咱们农民朋友每年习惯防治玉米螟的时期,这时候玉米上的玉米螟虫正处于2-3龄的幼虫期,并且此时玉米螟幼虫整集中藏在玉米地芯叶内,这时候用药防治玉米螟正当时且便于一次集中灭杀。如果错过玉米螟幼虫3龄前且集中聚集在玉米芯叶内的玉米大喇叭口的防治关键期,或者等到玉米大喇叭口后7-10天玉米开始抽穗扬花后,玉米螟的幼虫便会生长到4龄幼虫期,并便会钻入到玉米的秸秆、果穗苞叶内,到时候再想使用药物去防治玉米螟就基本非常困难且也没有好效果了,而且基本上再也无法彻底根治住玉米螟虫了。
从玉米生长时间上来说,玉米大喇叭期一般指的是玉米播种后40-45天左右、玉米苗株上有14片左右可见叶且第11-12片叶子展开、整棵玉米外形像是一个大喇叭,此时便是药物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点。
![]()
如果从月份上来说,大喇叭口期一般在6月中上旬前后(春玉米的大喇叭期)或在7月中上旬前后(夏玉米的喇叭口期),所以,春玉米在6月中上旬、夏玉米在7月中上旬便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