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冲垮了长江中下游的堤坝,几十万群众被迫撤离,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当年的防洪抗洪影像,至今仍让很多中国人难以释怀。
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长江流域这样的大江大河,仅靠人力临时抵御,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而早在那场灾难之前,中国已经启动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水利工程,也就是三峡大坝。
这个项目起初被广泛质疑,但也被许多人寄予厚望。
从1994年动工,到2006年主体完工,再到2020年运行满20年。
这座横跨长江、连接西东、调控洪水的“钢铁脊梁”,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二十余年。
那么,三峡大坝当初投入了2500多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值不值?项目是否已经回本?
![]()
三峡大坝
三峡的“账本”
谈三峡,最直接的数字就是2500多亿元的投入。
这笔投入看起来庞大,但实则细分之后,便能看出其复杂程度远非传统基建可比。
其中,大坝枢纽工程本身花费了约500多亿元。
这笔钱专门用于水利设施、闸门系统、混凝土浇筑等主干建设。
以规模衡量,三峡大坝使用了超20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210万吨钢材、
仅材料量就相当于建造30座埃菲尔铁塔。
而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施工方采用了二次风冷混凝土浇筑、一级粉煤灰配比等技术。
其中不少是国内首次引入的方案。
建设本体以外,更大一笔支出落在移民安置。
![]()
三峡大坝建设
为保障库区蓄水后不会影响群众安全,三峡建设前后共转移安置了超过120万人,涉及1129座城镇、乡村。
这部分共投入超过900亿元,用于建新房、修配套、建学校医院。
当然,也包括补偿居民土地和就业渠道。
此外,电力接入系统投入150多亿元,包括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庞大的电网,后期维养支出也不小。
据估算,过去二十年间用于三峡运行管理的动态投入累计超1600亿元。
主要涵盖设备保养、安全监测、水质管理等方面。
从账本上看,三峡大坝这笔2500亿元,分摊到了建设、迁移、电网、运行等多个维度。
也就是说,远不止修建一座坝那么简单。
![]()
三峡大坝
成本挣回来了吗?
其实,建设三峡大坝的人,早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短期能“盈利”的项目。
因为其承担的是系统性调控任务,盈利反而在其次。
但经济账本仍旧是外界最关注的焦点。
截至2023年底,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超过1.66万亿千瓦时。
按平均上网电价0.25元每千瓦时计算,仅发电一项就创收约4150亿元。
看起来,这一数字本身已经超过最初建设投入。
但如果再扣除每年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净收益仍在动态变化中。
与此同时,旅游也成了额外收益项。
2008年起,三峡大坝面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观光区。
仅2023年就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周边餐饮、交通、住宿行业收益增长明显。
据地方测算,三峡旅游年带动收益超2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万人就业。
然而,如果仅看“回本”数字,这还远远不够。
![]()
三峡每年的管理、检修、安全监测费用高达数十亿元,并且随着设备老化,这部分开支将持续上升。
有专家分析,如果以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模型来评估三峡,完全“收回成本”仍需10年甚至更久。
但三峡工程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单一收入能体现的。
在最根本的功能,也就是防洪控制方面,三峡的价值体现得更直接。
2020年,长江流域再次遭遇罕见洪水,主汛期内三峡水库共调节下泄洪水120亿立方米。
水利部当年通报称,通过三峡精准调度,削减了下游洪峰水位约10米。
就这一次,就避免了约16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022年情况类似,大坝在关键时刻拦蓄洪水122亿立方米,缓解重庆、武汉、南昌等地的水患压力。
这些数据表明,哪怕三峡什么电也不发,仅仅靠防洪一项,它的“投入比”也早已远超表面上的投资额。
此外,航运效益同样可观。
![]()
航运
三峡大坝形成稳定的深水航道,使得万吨级船队得以通行。
从前难以抵达的内陆城市如今可“江海直达”,货运成本下降、油耗减少,年节省运输费用50亿元以上。
2022年上半年长江三峡段货运量达7420万吨,是建设前的2.5倍。
新物流格局正因这座水利工程被彻底改写。
此次之外,三峡大坝的假设,在生态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实,工程建设初期存在不少质疑,如水土流失、鱼类洄游障碍等问题。
但在运营后期,三峡大坝陆续引入鱼类增殖放流、水质流动循环调控等手段,并搭配周边湿地恢复工程,缓解了早期的生态冲击。
与此同时,它每年可减少1.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0年累计减排超26亿吨。
相当于种植70亿棵树,对中国“双碳”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
有人始终质疑,花2500亿元建一座坝,值吗?建成二十年都没有完全回本,何谈投资回报?
但实际上,真正理解三峡的意义,不能只看“账”。
从1998年的洪水,到2020年的再度抗洪,三峡大坝撑起的不只是堤坝,更是安全感。
当一个国家的中部核心区域,能通过一座大坝实现能源调度、防洪减灾、生态修复与物流升级。
这种系统性安全,远超任何单一项目的效益。
就像修城墙、建火车、上太空一样,很多投入在最初都不被理解,但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三峡大坝是工程技术的结晶,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它的存在,是为了长远的稳定,不是短期的账本。
信源:金投网 2023年12月7日 关于“回本并盈利了!投资近2500亿的三峡大坝,光电费每天就能赚1亿”的报道
![]()
信源截图
结语
中国人常说“安居乐业”,而安居的前提,是国土安全,是能源稳定,是生态可续。
三峡工程所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超级水利项目,更是一种国家底气的象征。
如今三峡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长江之上,调节水位、输送电力、承载航运。
它见证着时代变迁,也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而对于它的价值评估,不应止于“回本与否”,而应立足于它已经完成的使命。
那就是为这个国家,筑起了一道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安全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