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不是练兵场,认真反思,严肃总结才是正道
我们喜欢文过饰非,不喜欢批评,如果批评的稍微严格一点,什么诋毁、攻击的词就来了。可如果这样的话,你如何进步呢?拿什么去和日本这样的球队再次较量呢?继续练兵?你可以心理安慰,可人家不在乎,你练到奥运人家也会陪你。
可以说,打日本这一场的失败,早就埋下了伏笔。
伏笔一、用人不当。从热身赛开始,一个奇怪的首发阵容就让人诟病,李缘成了首发控卫。她除了运球之外找不到什么特点,无视野,无攻击,无突破。这样的球员,宫导解释为:未来球队的大梁。那就请在“未来”到来的时候再用,现在不行,亚洲杯也是一次国际大赛,有“当打”之人何必用“未来”之人呢?
![]()
伏笔二,用人混乱,没有娴熟而配合默契的阵容。从一开始就是平均分配上场时间,乱点鸳鸯谱。如张茹、潘臻奇这样老而无用的球员,有的在首发,有的在轮换时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篮球是五个人的,五个人中有一个攻击不利,不会投篮。那就是对手可以5防4,让其他球员倍感压力,终至找不到稳定的出手空间。
![]()
伏笔三、以弱对强,以短击长。什么意思,以你自己的弱点,去应对对方的强点,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对方的长处。临场表现,防守端,日本田中心首节就杀疯了。请问,如此好的攻击手,你用谁来防?为什么不死缠她呢?为什么不用针对性的防守,你不是有那么多纯粹的防守球员吗?比如那个张茹的,为什么不用她来死缠田中心呢?给最准的攻击手,那么多的出手空间,充分暴露了你防守的漏洞。可你在干什么呢?调整了吗?采取措施了吗?眼睁睁地看,看对手肆虐你的防线?人盯人,你防守田中心的球员是谁?她是你的最佳防守球员吗?是不是以弱对强呢?
![]()
攻击中,中国女篮最强的点,就是内线,特别是张子宇。可你用好了吗?用她怕防守漏人,可事情哪儿有两全,以攻代守,压制对手也是一样的。可张子宇在场,我们的球员明显是不会为中锋吊球,甚至有些球员根本不看张子宇。什么情况?最长的一点,却不会用。球员不会,教练也不会?
两个锋线球员一个站顶弧,一个站45度,反复传导,视线中就是张子宇。在张子宇从腰线向禁区移动的刹那,吊就是!高吊、让球从空中直线落下,这很难吗?
![]()
如果你不会吊中锋,那张子宇的长处就发挥不出来,斜传球,让张子宇伸手与防守队员去抢。即使是抢到,脚步也乱了,离篮筐过远,张子宇只能传出。可传出来后,正是传进去的最好机会。我们的球员,却拿球走了。
没用好,没合理的用好张子宇,恰恰是最大的败笔,而这败笔早早就存在,始终没得到解决,因此,这也是失败给日本的伏笔之一。
这么长时间的集训,这么长的热身赛,真没看出来解决了什么问题。从开始这些问题就存在,而在正赛开始后,仍然如此。
![]()
其实,这个三从一大,能解决部分问题。的确,体能好一些,积极性也高了不少。可具体的战术意识,配合理念都是乱七八糟。特别是第四节,根本就是崩盘。
再看日本队,人家从始至终,都像一部机器在运转。防守压迫性极强,针对性也极强,包括防守你的张子宇。而进攻更不用说,轮换迅捷,攻击果断。除了田中心,其她人一样会投。不像我们,张茹和李缘进攻中找不到存在感。根本就是缺角,或者说缺腿。
我们始终找不到限制对手的方法,而对手却早就研究透了你。而你呢?除了盲目自大外,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对策。怎么防守对手的三分?怎么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想过吗?用过吗?具体的措施是什么?反正,临场比赛一样也看不到。
这就是经过高原、三从一大,严肃纪律,并通过六场密集热身赛后的中国女篮。真让人无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