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上海市,除了一众985/211名校,还有一所五院四系——华东政法大学,尽管它连双一流都没有入选,但凭借着在长三角法律行业的认可度,就业质量不错。
![]()
当然,也有一些考生执着于985/211的名号,认为当律师通过法考才是关键,至于五院四系的名头,没有211名号响,毕竟五院四系并不是正式说法,只广泛流传于民间说法,而211工程可是实打实的。
从录取分数线来看,两所院校的法学专业,生源质量有所重叠。
那么,放弃华东政法大学,选择华东理工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华理毕业十多年。
华理在上海的口碑一直都是勤奋和好学,当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外界“学在华理”的评价,由于学校涵盖了许多的冷门专业,而且又都是华理的重点学科,所以从课业上来说,一直以来都非常充实,学校老师对待教学或者是对待科学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虽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有点痛苦,但是毕业后的学生多多少少还是耳闻目染了一些科学严谨,不怕吃苦的精神,正如我们的校训勤奋求实,用人单位对华理学生的评价也很不错。
不可否认,华理存在很多的弊病,比如老校区的住宿条件差,学校管理不够灵活等,但总体来说,在华理就读,至少不用担心学习风气的问题,尽管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还是会很认真地去对待,另外说一句,就算在华理学了天坑专业,但如果好好学,公费留学的机会还是挺多的,一个是国外学校对华理教学质量的认可,另外华理自身的外语学院也会提供不错的学习外语的机会,比如第二专业的学习,我就是在大学期间辅修了英语这才拿到了专八的证书。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前三年在奉贤校区,去到市区还需要经过高速公路,偏远地步无法想象,对于非工科并需要实习的学生非常不友好。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诚然,偏远的校区断绝了一切与外界的沟通,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课,但是,正因如此,大多数同学在前三年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对社会认知与了解并不充分,导致就业时候一片惨淡。
对于继续读研的同学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想要毕业就工作的同学来说,是有些吃亏的。
关于与外界接触这个话题,个人认为学校做的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学校的强势学科都是生化环材,这类学科更注重于科研。
大一到大三基本满课,大四去到徐汇校区,理应是实习秋招的阶段,一天安排一节课,同时,被学院塞满了各种工厂参观和课程设计,还偏偏是考研前。
大多数老师也一直在强调好好搞学习,有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味,仿佛过了四年高三。
缺乏人文关怀可能是理工学校的通病,行政一塌糊涂,导致毕业学生的归属感并不强。
虽然有以上问题,但华理起码是个一线城市的211,在江浙沪区域求职,学校基本不会被卡,至于具体的能力、比赛经历、实习经历还是要靠个人努力。
只能说学校是给了一个平台,自己想办法去尽可能的获取足够多的资源吧。
也不知道我的这番话会被多少人看到,如果你是正在填志愿的高考生,我会建议你去上大和华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