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几个老朋友吃饭,酒过三巡,大家聊得最多的是“钱难赚”。
有人抱怨公司降薪,有人吐槽副业试错成本太高,更有人直言“现在连送外卖都开始卷学历了”。
其实赚钱难的核心,是传统赛道已经饱和——工厂流水线被机器替代,实体店被电商冲击,连写字楼白领都在经历“35岁危机”。
但换个思路看,越是被忽视的领域,越容易挖到金矿。
今天分享三个未来五年普通人能直接上手、且需求持续增长的冷门赛道,看完就能落地操作。
一、AI外包软件。
现在企业都在喊“AI转型”,但90%的中小企业根本养不起全职AI工程师。
你的机会就是成为“AI翻译官”——帮企业把需求转化为可落地的AI工具,比如用ChatGPT开发智能客服、用Midjourney批量生成商品图、用Python写数据清洗脚本。
1、操作步骤:
快速入门:花1周时间学透ChatGPT、Claude等工具的基础指令,重点掌握“提示词工程”(比如“生成10条爆款标题,风格是‘干货+情绪’”)。
2、谈单技巧:
客户说“想用AI降本增效”时,反问:“您现在最耗人力的是哪个环节?比如客服每天处理200条重复问题?”(精准定位痛点)
报价公式:人工成本×3倍(比如客户原需雇1个客服月薪8000,你的方案能替代50%工作量,报价2.4万/月)
3、销售话术:
“张总,您看这个智能客服系统,能24小时秒回客户,还能自动统计高频问题。我们之前给XX电商做,他们客服团队从15人减到5人,客户满意度反而涨了20%。现在首月只需1.2万,还送3个月免费优化。”
二、三农电商主播。
城里人追求“有机”“原生态”,但农村的优质农产品根本卖不上价。
你的角色是“乡村带货翻译官”——用短视频展示种植过程,用直播让观众“云体验”采摘,把“土疙瘩”包装成“治愈系奢侈品”。
1、选品策略:
避开常见品:别做苹果、大米,专攻“小众+高毛利”,比如云南野生蜂蜜(成本50元/斤,直播间卖128元)、东北黑玉米(成本2元/根,卖6.9元)
打造记忆点:给产品起名字(“爷爷种的懒汉西瓜”)、编故事(“这只老母鸡养了3年,每天吃菜园里的虫子”)
2、内容模板:
早上6点拍“露水采茶”,配文案:“阿姨凌晨4点起床,只为这一口鲜”。
下午3点直播“现挖土豆”,让观众刷“挖到带泥的加1元”互动。
3、供应链技巧:
和村支书合作:承诺“每单给村里捐1元”,既拿低价又获政策支持。
物流方案:用泡沫箱+冰袋发顺丰,成本控制在8元/单以内。
4、销售话术:
“姐妹们看这个番茄,咬开是沙瓤的!我们村老支书说,这批种子是30年前的老品种,没打过农药,小孩直接啃都没问题。今天下单再送2斤自己晒的番茄干,只有50单!”
三、劳务中介。
制造业永远缺普工,服务业永远缺阿姨,但传统中介靠“信息差”赚钱的模式已经过时。
现在要玩“精准匹配+服务增值”——比如专注“新能源厂焊工”“高端家政育儿嫂”,靠专业度提高客单价。
1、资源搭建:
工人端:搜“找工作”直播间,联系主播合作(给推荐费100-300元/人)
企业端:专攻1-2个细分领域(比如只做宁德时代供应商的普工招聘),成为“行业专家”
2、操作细节:
给工人做“面试培训”:教他们如何回答“能否接受夜班”“有无相关经验”
给企业做“员工留存方案”:比如“入职满3个月奖励500元,降低流失率”
3、收费模式:
向企业收:工人月薪的15%-20%(比如月薪8000,收1600元)
向工人收:介绍费300-500元(提前说明,只收成功入职者)
4、销售话术:
“王厂长,您上个月招的20个焊工,走了8个吧?我们专门给比亚迪做配套厂输送,工人都经过实操测试,留存率能到85%以上。这次给您送10个熟练工,试用期不满意免费换,您看这样行不?”
这三个赛道看似不相关,但底层逻辑都是找到被忽视的需求,用专业服务填补空白。
AI外包拼的是“快速学习能力”,三农电商靠“内容共情力”,劳务中介考“资源整合力”。
普通人不需要样样精通,选一个方向深耕3个月,就能甩开80%的竞争者。
记住:别等风口来了再行动,现在开始,你就是造风口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