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癌种,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尤其在中国,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逐渐上升,现已成为第二高发肿瘤。
为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华大基因,开启了为期3年的消化系统肿瘤检测及“四高”免费检测项目。
其规模之大不仅检验着中国在大规模公共卫生项目的高效性和全面性,也彰显着中国政府在癌症与慢病防治布局上的前瞻性,为全球癌症防治及全民慢病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模式。
当前,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提升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诊断的有效率,对于缓解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在筛查开展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模式已从“机会性筛查”转变为“组织性筛查”。组织性筛查能面向无症状有组织的人群,更有助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而随着“防大于治”健康理念的普及,以及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结直肠癌人群组织性筛查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近年来,国内多地已推行“初筛+精筛”的分层筛查模式,开展结直肠癌组织性筛查,即借助粪便DNA检测、FIT等方式对一般人群进行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风险评估,在初筛出高危人群后,让其接受进一步的精查,也就是接受结肠镜检查。这样的模式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是更适配中国国情与区域经济条件的新型结直肠癌预防、干预模式。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结直肠癌筛查民生项目为例:自2024年起,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华大基因,依托3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0多家定点医院构建起了健全的检测项目网络,为45周岁-64周岁常住居民提供了免费的消化系统肿瘤及“四高”检测。截至2025年1月20日,该肿瘤检测项目已累计约有83万人报名参与,现已出具检测报告超75万例。对于结果呈现阳性的居民,一年内可以在指定医院接受结肠镜及病理检查,项目也将全额承担1200元以内的检测费用(超出部分需自费),以保障结直肠癌粪便初筛的漏斗效益,让民众能切实从筛查中获益。
以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筛查成效为参照,哈尔滨市与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的结直肠癌筛查民生项目已将筛查规模拓展到了240万,覆盖人群的年龄段更为广泛。与此同时,项目还增设了幽门螺旋杆菌、“四高”免费检测,使得筛查疾病的范围更为全面。而这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凸显“粪便DNA甲基化肿瘤检测初筛+结直肠镜精筛”模式的卫生经济学意义,以及精准医学普惠大众的社会意义,体现中国在大规模公共卫生项目中的高效性、全面性与前瞻性,为全球癌症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宝贵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