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娃哈哈“家事”越闹越大,已升级成公共事件。据报道,这事现在当地政府坐不住了,杭州上城区专门成立了个工作组来处理。
当地政府该不该管?管又如何管?要我说啊,娃哈哈“这事儿还真不是简单的"家务事"。
先说说娃哈哈这个特殊情况。你可能不知道,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虽然娃哈哈是宗庆后一手创立的,但最大的股东其实是杭州上城区财政局下面的公司。
![]()
这就很尴尬了,家里人在那儿争来争去,可公司的大股东却是政府单位。这就好比一家人争房产,结果发现房子其实是租的,房东还在旁边看着呢!
现在政府出面调解,我觉得挺有必要,但也得讲究方法。
政府工作人员说"不好给你更进一步的答复",这话听着就有水平——既表明了态度,又没把话说死。
其实,政府这时候最该做的就是当个"和事佬",把两边叫到一起好好谈谈,而不是直接拍板做决定。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企业的事儿还是得让市场说了算。
这事给所有民营企业都提了个醒。
中国的老话叫"富不过三代",数据显示中国家族企业平均也就活不到多少年,能顺利交班的连三成都不到。娃哈哈这么大的企业都遇到这种问题,更别说其他小企业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得三管齐下:企业自己得把规矩立好,别等到人走了才想起分家产;政府要把法律环境搞好,让企业有个说理的地方;咱们社会也得转变观念,别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该走法律程序就走法律程序。
说到底,娃哈哈这场“家务事”闹这么大,最该记住的教训就一条:企业想活得久,靠的是制度,不是哪个能人。光指着老板一个人厉害,企业再大,也跟沙滩上盖高楼似的,说塌就塌。
政府该不该管?该!但关键就在“适度”。
不是大包大揽当家长,而是要当好“守夜人”——守住规则底线、搭好协商台子、保障大家公平竞争。
这就好比种树,你不能不管让它自生自灭,也不能心急硬往上拔。
作为持有娃哈哈近半股份的“大房东”,政府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它不能只当普通“守夜人”。它还得负起“房东”的实在责任:
一是确保这栋“房子”(企业资产)的根基稳固,别让租客打架把房梁拆了,伤及公共利益;
二是借着调解纠纷的机会,帮着“租客们”定好公平透明的“房屋使用规则”(完善公司治理),避免以后再为抢房间闹翻天。
说白了,政府专班不能光劝架,更要利用股东身份推动建立解决纠纷的长效机制,这才是真正对企业和公共利益负责。
什么时候民营经济的土壤里,“讲法治”、“守合同”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让好制度像汽车的自动巡航一样带着企业跑,那才能让更多“娃哈哈们”跳出“窝里斗”的泥坑,把老一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稳稳当当地传到下一代手里,跑得更远更久。
这堂课,是中国民企想从“块头大”变成“真正强”,绕不过去的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