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亮,老街的石板路上还带着昨夜的潮气。我背着背包,踩着细碎的露水,走向熟悉的小院。那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方天地。
院门轻轻推开,一声吱呀惊起了树上的麻雀。奶奶正在堂屋里忙碌,见我回来,脸上立刻开出一朵花似的笑:“哟,怎么这时候就来了,饿不饿?我刚煮了你爱吃的咸菜面。”
我咧嘴一笑,心头却被一股说不出的温暖轻轻浸润。
奶奶已年过七十,背微微佝偻,步子也没那么利索了,但厨房里那口老锅她仍用得熟练。咸菜、葱花、手擀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端上桌,是她用一辈子温柔熬出来的味道。
我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她利落地调味、添汤、翻面,窗外的晨光透过灰旧的玻璃打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像时光亲吻过的痕迹。我忽然有些哽咽:原来她的老,是在我一次次缺席中悄然发生的。
小时候,我最喜欢窝在奶奶怀里听故事。她说得认真,我听得专注。她的怀抱有种独特的香味,混着晒干的棉花味和洗衣粉的清香,让人安心得像是全世界都与我无关。
那时候的我,不懂什么叫陪伴。只知道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放学回家,奶奶一定在灶台边、缝纫机前或榆树下的竹椅上,笑着看我奔进她的世界。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那座小镇,也渐渐离开了她的生活。工作忙碌,生活繁杂,连每年回来的次数也从四次变成两次,最后几乎只能靠电话维系。
“你在外面还好吧?”
“挺好的,你呢?”
“我也好,放心。”
每次电话都是短短几句,像是怕打扰对方,又像是故作坚强地隐藏着某种情绪。
可我知道,每一次的“我也好”,背后都是她独自在灯下缝补衣服、一个人泡茶听戏、默默翻出我小时候的照片看的那种“想”。
吃完面,我陪她在院里晒太阳。她指着那棵老石榴树说:“你小时候爬上去摘果子摔了下来,哭得稀里哗啦,还怪我没接住你。”我笑了:“那是你没接住我啊。”她拍拍我的手:“现在你长大了,不需要我接了。”
那一刻,我忽然红了眼眶。其实我从没告诉她,这些年在外面,每次遇到挫折,我最想回的地方,就是这个小院,最想依靠的,还是她。
她不识字,却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她没出过远门,却用自己的方式爱了我一生。
世上的温柔,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而是这些不起眼的日常:是一碗热汤,是一句叮咛,是一盏为你亮着的灯,是一次静静等待的归来。
人总是在外面跌跌撞撞,才明白那些默默守候的身影有多珍贵。奶奶不会发微信,也不懂朋友圈,她不问我挣了多少钱,不关心我职位高不高,只在每次通话结束时轻轻说一句:“回来就好,别太累。”
我知道,哪怕全世界都对我关门,她也会在这里等我,把门打开,把热饭热菜摆上桌。
天渐渐亮了,我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她把一包手工饼干塞进我包里,语气自然却藏不住不舍:“路上慢点,到了给我打个电话。”
“嗯。”我转身的瞬间,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她会站在门口,看我走远,直到看不见为止。
岁月终将带走很多东西,但也会留下最深的感情。那个总在门前张望的老人,那盏从未熄灭的灯,那句“回来就好”,将是我此生最温暖的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