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上空,一股阴冷而肃杀的寒流正悄然弥漫。
当手握权柄的赖清德将冰冷的电子脚镣扣上政坛老将蔡正元的脚踝时,许多人以为这已是政治清算的极致。
然而,这仅仅是序幕。当司法的利剑斩向一位敢言的政治人物后,一张更为细密、更为阴险的网,已经悄然撒向了社会最柔软的角落——校园。
![]()
她,只是一名醉心于中华古典文学的普通国文老师,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向学生们传递文化之美。
她没有政治野心,却怀有一颗朴素的中国心。
仅仅因为几句发自肺腑的真话,几句对两岸和平的期盼,她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风雨欲来,绿营獠牙毕露
赖清德,这位被外界冠以“台独工作者”标签的人物,在2024年的选举中,凭借着操弄民粹与族群对立的伎俩,成功攫取了台湾地区的领导权。
他上台之后,没有丝毫致力于弥合社会裂痕、改善民生福祉的意愿,他的所有行动,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将台湾从中华民族的母体中彻底剥离,构建一个纯粹的、以其“台独”理念为唯一圭臬的封闭社会。
![]()
为了实现这一野心,赖清德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内部那些可能对其权力构成挑战的派系人物。
昔日的政治盟友,如一度位高权重的郑文灿等人,在新一轮的权力洗牌中,迅速被边缘化,甚至被卷入各种所谓的弊案调查,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其政治生命几乎被判处死刑。
![]()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岛内的其他政治力量。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这位一度在政坛上声势颇高的政治人物,也成了赖清德“新政”的祭品。
各种陈年旧案被重新翻出,司法调查的利剑高悬其顶,让他疲于奔命,难以在政治舞台上形成有效的制衡力量。
赖清德的手段,是将政治斗争无限延伸,将司法与行政体系彻底“工具化”,使其沦为服务于一党之私、一人之念的打压异己的机器。
![]()
在文化与教育领域,赖清德的布局则更为深远和阴险。早在担任台南市长期间,他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所谓的“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十年计划”,试图通过语言的改造,来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天然联系。
到了2017年,他升任“行政院长”,更是将这一计划升级为覆盖全岛的“2030双语社会”政策。
![]()
其核心内容,是要在全台湾的高中以下学校,强行推行使用英语进行多个领域的学习,并在大专院校中设立所谓的“双语标杆学校”。
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浓厚的“去中国化”色彩,其本质是希望通过弱化汉语的地位,提升英语的影响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台湾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国族认同。
![]()
这项罔顾现实、准备仓促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引发了巨大的混乱与反弹。
台湾的教育界人士痛心疾首地指出,此举完全是“流于形式”,给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重负。
全台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侯俊良更是毫不客气地发声质疑,台湾教育部门根本无法清晰说明双语教学的具体学习目标是什么,这种盲目的政策纯粹是在浪费师生宝贵的课堂时间,最终只会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不好、其他专业学科也学不精的“双贫乏”悲惨局面。学生们,无辜地成为了赖清德政治野心的“小白鼠”。
![]()
而到了2023年12月,当赖清德为竞选造势时,他抛出了更为体系化的“2个承诺、8项主张”的文化政见。
其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法律、政策、预算等全方位的手段,系统性地构建一套以“台独史观”为核心的文化解释权与话语权,从而对岛内民众,特别是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年一代进行深度洗脑,其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所造成的深远危害,将是难以估量的。
![]()
司法为刃,宝岛忠良蒙难
在赖清德编织的这张名为“绿色恐怖”的天罗地网中,任何被他视为“杂质”的、不符合其“台独”标准的个人与声音,都将面临无情的绞杀。
其中,早已在政坛沉浮多年、以言辞犀利和立场鲜明著称的国民党前副秘书长蔡正元,便成了赖清德祭旗的头一个重要目标。
蔡正元,这位年过七旬的政坛老将,拥有北京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其学识与阅历在岛内政界堪称翘楚。
![]()
他曾带着记录了四百多年家族迁徙史的族谱,回到福建泉州的蔡氏家庙祭祖,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根的追寻与认同。
正因为他这种清晰的统派立场,以及他长期在政论节目中对民进党当局“台独”行径毫不留情的批判,让他成为了赖清德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
赖清德深知,要让岛内的反对声音彻底噤声,就必须拿蔡正元这样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人物开刀,以达到“杀鸡儆猴”的震慑效果。
![]()
针对蔡正元的政治迫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那桩被民进党反复操弄的陈年旧案,即所谓的“三中案”,成了他们手中最好用的工具。
此案源于多年前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对党营事业中央电影公司、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国广播公司的出售。
民进党方面抓住此事大做文章,诬指其为“贱卖党产”,并把曾担任中影公司董事长的蔡正元牵涉其中。
![]()
此案纠缠多年,在2021年的一审中,蔡正元就被判处了3年6个月的徒刑。
而随着赖清德的上台,这把悬在蔡正元头上的司法利剑,被挥舞得更加急迫和凶狠。
2025年4月25日,一个让全岛舆论为之哗然的场景在台湾高等法院上演。
当天,蔡正元仅仅是以证人的身份出庭,然而检方却在庭上突然发难,以所谓的“有逃亡风险”为由,向法官提出要求对蔡正元实施佩戴电子脚镣的强制处分。
![]()
这是一种极具羞辱性且通常只适用于重刑犯的监控手段。
令人震惊的是,法官竟然当庭裁定,要求蔡正元必须佩戴电子脚镣长达一年之久,期间二十四小时不得取下,即便是洗澡也不能例外。
更重要的是,这副脚镣的信号监控范围,将机场和港口划为了禁区,这无异于一种变相的限制出境,彻底将他困在了岛内。
![]()
如果说对蔡正元的打压是利用司法机器进行的“硬暴力”,那么对另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欧桂芝的霸凌,则充分体现了赖清德当局利用行政与舆论进行“软暴力”的阴险与卑劣。
欧桂芝,是岛内顶尖学府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国文老师。
她本只是一名醉心于中华文化与古典文学的普通教员,平日里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
2025年3月,她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在镜头前,她发出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最深沉的叩问:赖清德当局将拥有共同血脉与文化的我国大陆定义为所谓的“境外敌对势力”,这种做法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在情感上更是让她这样在大陆有亲人的普通民众感到心寒与错乱,“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亲人”。
![]()
寒蝉效应,宝岛何去何从
欧桂芝老师的噩梦,从那次采访之后便正式开始了。
一时间,无数封匿名的、内容大同小异的举报信,如同雪片般飞向台湾当局的陆委会等机构,信中的内容无一例外地给她扣上了“配合大陆进行统战”的政治大帽。
面对这些捕风捉影的指控,本应维护民众正当权益的陆委会,却表现出了令人不齿的政治站位。
![]()
时任陆委会副主委的梁文杰,不经任何严谨调查,便迫不及待地公开向媒体放话,声称欧桂芝的言论是“配合大陆党媒”、“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并高调宣布要将此事移交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彻查。
![]()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台北市教育局介入了调查。
所幸,教育局的初步调查结论尚存一丝公允,认为欧桂芝老师在校外的言论,属于个人自由表达的范畴,并未发现在校内教学中存在违反教育中立原则的行为。
![]()
这个结论并不能让那些一心想要置欧桂芝于死地的“台独”势力满意。
一些立场深绿的北一女中“校友”和背后的政治人物,开始向学校管理层施加巨大的压力,他们通过媒体喊话、发动网络联署等方式,要求学校必须“整改”,必须对欧桂芝进行“处理”。
在这股汹涌的政治浊流冲击下,北一女中校方最终选择了妥协。
![]()
4月1日,校长陈智源发出了一纸面向全校教职员工的公告,其内容令人心寒:明确禁止所有教职员工私下接受我国大陆官方媒体的任何形式采访。
这份公告,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所有人都清楚,它就是专门为欧桂芝量身定做的“紧箍咒”,它用一种行政命令的方式,粗暴地剥夺了教师作为公民本应享有的言论自由。
![]()
对欧桂芝的打压并未就此停止。到了4月28日,新的“罪名”又被罗织出来。
起因是欧桂芝在自己的课堂上,本着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文化交流的初衷,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一项名为“共读一本好书”的两岸征文大赛。
![]()
在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这又成了欧桂芝进行“统战宣传”的铁证。
新的举报信再次涌向陆委会,而陆委会也再一次如获至宝般地宣布,要对此次征文大赛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理由是该活动涉及了我国大陆的相关机构。
接二连三的调查与攻击,让欧桂芝老师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
![]()
赖清德及其分裂集团的种种恶行,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唾弃与审判。
而像蔡正元、欧桂芝这样,在艰难时刻依然坚守民族大义、敢于同逆流抗争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也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参考资料:蔡正元发现大陆高铁“没车票”,讽刺绿营“交通专家”:应出来好好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