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港新院校申请,简直是“难上加难”!
新加坡的两所顶尖大学早早加入“提前批阵营”,有的专业甚至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开放申请;香港这边竞争也毫不逊色,港前三纷纷开启提前批,香港理工大学7月就“全面开放”申请通道,城大虽然还没官宣,但从官网信息来看,开放申请也只是时间问题。
![]()
申请节点一个接一个,要准备的材料堆积如山,申请者们都直呼“快招架不住了”——可更让人紧张的还在后面。
港大商学院最近对申请者的实习材料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提前批的关键节点,无疑是“雪上加霜”。
![]()
港大实习证明“新要求”
这次港大商学院明确了实习证明的七项细则,条条都卡得很严:
- 必须用公司抬头信纸;
- 要包含公司联系方式(地址、电话、电子邮件);
- 写明申请者的全名和职位名称;
- 标注在职的起止日期;
- 说明工作属性(全职、兼职等);
- 简要描述工作内容;
- 还要有具备签字权限人员(比如人力资源经理、主管或雇主)的签名及职位。
不光是内容要齐全,连格式、签名权限都卡得死死的。这要求一出来,不少同学都表示“头都大了”。对于还在实习或已经结束实习的同学来说,让公司开出完全符合港大标准的证明,难度系数“直线飙升”。
尤其是一些大厂或外企,实习证明有严格统一的模板,申请者根本没法修改内容;再加上有些公司拒绝提供联系方式,或者不肯用抬头信纸打印,更是让申请者“寸步难行”。
实习证明成“绊脚石”?申请者苦不堪言
过去,很多港校对实习证明的要求比较宽松,只要有实习经验、能说明实习内容就行。但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要有实习经历,还得“有据可查”“细节完备”“格式合规”。这对双非背景或人脉资源不多的同学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道“门槛”。
后台不少申请者吐槽:“我实习的公司只给中英文在职证明,没有职位描述,也没有签名,这可咋办?”“实习的HR说只能用统一模板,不能加电话和邮箱,港大会不会不认啊?”“我现在还在实习,要等项目结束才能开证明,怕是赶不上提前批了……”原本能为申请加分的实习经历,如今反倒成了不少人的“绊脚石”。
为什么港大申请突然这么严?
其实港大这么做也不是“凭空发难”。近几年申请人数越来越多,申请材料“卷到极致”,各种虚假实习、代写证明的灰色操作也屡见不鲜。高校收紧材料标准,一方面是为了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的申请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真实能力的重视。
特别是商学院,越来越看重申请者的沟通能力、团队经验和职场适应能力。要是连一份合规的实习证明都没法提供,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实习中的沟通、执行能力还有待提升。
不过大家也别太担心。要是一时没法提供港大要求的完整实习证明,也不用过度紧张。只要能合理证明实习经历的真实性,一些替代材料也是可以的。
比如正式的实习合同、带公司抬头的Offer Letter,或是部门主管写的推荐信,都能作为辅助材料提交;要是领导愿意作为推荐人出具说明信,也是有效的补充。关键是要能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这段实习,内容真实可信、有迹可循。港大审核更看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格式唯一”。遇到问题,建议尽早联系学校说明情况,附上现有材料解释——千万别直接放弃申请。
早申请,早准备的重要性
“早申请、早准备”的重要性,在26fall申请中再次凸显。
想申请港大、港前三,尤其是商科项目的同学,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准备实习证明。
实习结束前主动沟通开证明的事,别留尾巴、别留遗憾;要是实在达不到港大的标准,尽早想办法,或者通过校内项目、科研协助等补充背景。
港大这次的“实习证明新规”虽然让申请者压力倍增,但也在提醒大家:实习不只是“有过就行”,更要看“含金量”和“能否佐证”;
申请早准备,不只是为了赶时间,更是为了给自己留足“补漏洞”的空间。眼下港新提前批已经全面启动,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港大这一纸实习证明,说不定就是你和Offer之间的那“临门一脚”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