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10:34 | 来源: 中国网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新线里程再添301公里,渝厦高铁、郑开城际等重要线路实现贯通,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多条战略通道进入联调联试关键阶段。数据里涌动着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成型的时代注脚,这是“流动中国”奔腾向前的强劲脉搏。
铁路建设持续高位运行,投资拉动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翻开《中国铁路志》,华夏大地铁路建设热潮迭起,每一寸钢轨的延伸都凝聚着铁路人的血汗与期盼。从白烟滚滚的蒸汽机车到如虹穿梭的“复兴号”,从单线零散的铁路线到密布成网的无缝驳接,路网规模和质量实现大幅跃升。2025年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从钢铁、建材的刚性需求,到尖端装备制造的创新驱动,再到沿线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连锁效应,铁路建设投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拉动效应明显,吸附并带动产业链运转前行,既是当下稳增长的“定盘星”,更是未来发展的“稳定器”。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实现从地理阻隔到区域协同的华丽蜕变。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进入联调联试,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1小时经济圈”;包头至银川高铁的静态验收,让“塞上江南”与“草原钢城”时空折叠;广州至湛江高铁的铺轨精调,正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黄金通道……重点项目加速领跑,“高铁红利”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版图。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郑州与开封之间“双城记”备受青睐;重庆东站等枢纽焕新启用,“人享其行”触手可及……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夯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根基,加速勾勒民生幸福温度。
高铁成网,聚“智”成势,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西安至延安高铁建设现场,BIM技术已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崇左至凭祥高铁的静态验收中,新能源机车首次实现全线牵引;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的前期规划,助力“钢铁驼队”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钢铁巨龙穿山越海,缩短地理距离,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硬支撑”。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再到试验速度时速450公里的CR450动车组,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铁路自主创新步履铿锵,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美好,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这既是物理世界的连接,更是发展脉动的共振。
延伸的钢轨,既是经济血脉,更是文明纽带,将城市与乡村、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展望未来,神州大地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必将以更坚实的筋骨、更澎湃的动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驰而不息的“复兴号”征途如虹,必将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李红红、崔赟琦)
【责任编辑:唐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