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汤汤,映医者仁心;心脑相依,聚百家智慧。2025年7月11日 - 13 日,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健康界主办,辽宁省人民医院承办,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胸痛中心建设专业委员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支持的 “2025 第三届心脑血管大会暨第九届胸痛中心质控大会” 在沈阳顺利闭幕。
2025第三届心脑血管大会暨第九届胸痛中心质控大会
![]()
本届大会以 “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心脑共治” 为主题,1个主会场,14个专题会场,45个分会场,655位专家,284场学术报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全面呈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吸引1224位从业者参与学习,为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搭建了高水平学术平台。
![]()
会议期间,辽宁省人民医院泛血管联盟成立,该联盟由辽宁省人民医院牵头,联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北部战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等全省99家联盟单位,构建起跨机构、多学科的协作网络。大会主席臧培卓教授指出,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对 “全血管全程管理” 理念的积极践行,更将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最终以更科学、更精准的方式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权威齐聚 共话心脑疾病防治
![]()
本届大会延续高规格学术传统,名誉主席团由赵继宗教授、葛均波教授、霍勇教授、王建安教授、吴中学教授、刘建民教授、曲鹏教授组成,为学术方向领航把关。辽宁省人民医院臧培卓教授、侯爱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院长臧培卓主持了开幕式,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徐洪斌副主任、葛均波教授、霍勇教授、吴中学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曲鹏为大会分别致辞。
![]()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徐洪斌副主任致辞时,祝贺大会召开,提及辽宁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形势,强调需抓好防、治、管、救各环节,关注基层与医院衔接、县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及人工智能应用,期望大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辽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整体水平。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泛血管疾病概念及泛血管疾病范畴,强调学科需从单一走向融合,肯定大会为多学科整合提供平台,能构建全周期闭环,还谈及泛血管医学发展成果与未来方向,呼吁关注健康、控制危险因素。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致辞时,肯定心脑血管大会的价值,提及辽宁胸痛中心成果及对全国的推动,强调本届大会与胸痛质控大会联合的亮点,期望参会者尤其是青年医生提升技术、承担责任,推动疾病防治向院外延伸。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吴中学教授在致辞时,提及心脑紧密关联,将心脑血管疾病纳入泛血管疾病范畴,涉及心脑、外周等,强调心脑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与其他疾病存在关联影响。
![]()
辽宁省人民医院书记曲鹏教授致辞时,回顾首届论坛以来医院在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成果,提及从单学科到多学科融合历程,强调本届大会与胸痛质控大会联合,将衔接急救与管理,构建全周期守护网络。
![]()
大会主席辽宁省人民医院臧培卓院长主持开幕式
![]()
大会主席:侯爱洁教授
跨域融合 共探防治新机
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做了题为《泛血管疾病 启示与未来战略》的报告。泛血管疾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学特征,危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系统性疾病。当前治疗手段多为姑息治疗,需建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进行从筛查、评估、转诊、多学科协作到随访的全周期管理。
![]()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做了《冠心病的新定义和新命名》的报告,张运教授指出,冠心病诊疗理念正经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斑块中心论转向心肌缺血中心论,提倡全生命周期的动脉硬化预防策略,旨在通过早期干预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顾宁教授做了《面向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的新技术探索》的报告,他提出,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新技术探索是破局泛血管疾病高发的关键。他强调通过多学科合作,利用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血管健康评估模型,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早筛早诊与全周期管理,旨在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发生率,推动医学模式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做了《重视冠脉微血管病 CMVD--- 从发病机制到治疗方案》的报告。强调重视微血管病变在冠心病诊疗中的重要性。霍勇呼吁加强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特别是在介入治疗中应关注微循环保护。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做了《神经介入临床研究与转化创新实践》的报告,系统阐述了神经介入领域25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该技术最初借鉴心血管介入理念,从仅能治疗少数动脉瘤起步,经过持续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做了《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报告,内容聚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抗血小板管理问题展开分享。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行抗血栓治疗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为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做了《心力衰竭高级外科治疗》的报告。赵强教授,强调晚期心力衰竭治疗需内外科协作,呼吁多学科合作,为晚期心衰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做了《高血压降压新目标值的临床应用及个体化评估》的报告。他指出,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已在全球形成共识,降至130/80 mmHg。强化降压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赵元立教授做了《心脑同台手术的协作经验》的报告。强调心脑血管共患病诊疗需融合。他指出,心脑疾病存在共同病因,科室划分导致诊疗衔接不畅。同时他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心脑同台手术的协和经验,强调一次性解决心脑问题的优势和必要性。赵教授认为,心脑疾病治疗需技术融合与多学科协作,以患者为中心。
同心致远,共赴健康征程
为期三天的大会,以丰富内容、务实氛围、前沿视角,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胸痛质控领域的一次盛会。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交流,既更新知识储备,又明晰未来方向 —— 多学科协作是必由之路,质控升级是关键抓手,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
正如大会主席侯爱洁教授所言,本次大会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梳理,更是未来征程的规划。胸痛中心质控大会与心脑血管大会合办,标志胸痛救治迈入“质控升级”新阶段。未来,将持续依托学术交流、区域联盟协同,让 “心脑共治” 在更多地区落地,为 “健康中国” 战略添砖加瓦。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征途永无止境,医者们将携大会凝聚的共识与智慧,持续携手前行。以学科交叉为桥,以技术融合为帆,在守护民众血管健康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共同书写健康中国的奋进篇章。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