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中,恒星的终结往往以剧烈的爆炸——超新星的形式收场。而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VLT)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测发现:科学家们首次从视觉上确认,一颗白矮星在死亡时经历了“双重引爆”。
这颗名为SNR 0509-67.5的超新星遗迹,位于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中。研究团队通过光谱探测,在其爆炸残留物中识别出两个钙壳结构,这正是“双重引爆”模型的关键证据。
![]()
这一模型提出,当白矮星吸积伴星表面的氦气后,表层首先发生一次爆炸,随后产生的冲击波向内压缩其碳氧核心,引发第二次更猛烈的爆发。
![]()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试图理解白矮星的爆炸机制,尤其是那些在未达到理论质量上限(钱德拉塞卡极限)时就爆发的超新星。此次发现不仅为其提供了观测佐证,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这些超新星在亮度和光谱上存在显著差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