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兰州,正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契机,通过一系列千亩级土地规划项目,勾勒出一幅城市发展的全新蓝图。从产业新城到生态走廊,从交通枢纽到文旅综合体,这些地块的开发不仅承载着城市功能升级的使命,更在钢筋水泥间书写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九州片区以超万亩级土地规划成为城市扩容新引擎,其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其他六大工程。
一、城关未来产业园:北拓战略的产业引擎
作为兰州科学城的核心板块,城关未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1194.79亩,是城关区北拓战略的重要载体。该园区以"算力科技与智能制造"为核心,规划建设智能经济产业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其中,兰州纵联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产业园已于2025年启动,占地622.722亩,总投资35亿元,涵盖冷藏冷冻、食品加工、国际贸易等功能,预计2027年建成后可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拉动200亿元GDP。园区还规划了332亩工业用地,重点引入航天信创、智慧医疗等产业项目,计划2025年拿地即开工,目标打造西北最大的智能经济集群。
二、安宁AN-34单元:产城融合的示范样本
安宁区AN-34单元规划总面积3900亩,是兰州科教宜居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单元以"产业+居住"双轮驱动,布局工业用地536.7亩、居住用地603.3亩,并配套建设高中、小学、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划,园区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研发办公等产业,同时引入轨道交通7号线和8号线,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单元。目前,园区内多条道路已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全面开工,2028年逐步交付使用,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口。
三、中川机场三期扩建:西北航空枢纽的跃升
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兰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项目。此次扩建涉及1743.45亩土地平整工程,包含航站楼东片区、西片区、南片区及4处取土场,总投资5575.97万元,计划2025年4月竣工。整个扩建工程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设计,新建T3航站楼、两条4000米跑道及综合交通中心,预计2030年全面投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3800万人次,进一步巩固兰州作为西北航空枢纽的地位。
四、城关盐场片区:黄河沿岸的城市更新
城关盐场片区规划总面积3258.3亩,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建设的重要节点。该片区分为核心服务、现代居住、科技研发、黄河风情四大风貌区,规划居住用地1132.5亩、商业用地94.95亩,并配套中小学、医疗、绿地等设施。其中,黄河风情风貌区将依托徐家山森林公园和五一山森林公园,打造滨河生态走廊;科技研发风貌区则聚焦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目前,片区内多条道路已启动前期工作,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工,2028年初步建成。
五、榆中生态创新城:西部科创高地的崛起
榆中生态创新城以兰州大学北校区为核心,规划2000亩建设用地用于科研转化和产教融合项目。其中,兰州大学北校区总投资51.9亿元,已完成12个产教融合项目规划方案,包括校友经济示范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等,计划2025年全面开工。此外,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北创新基地、高等工程研究院大楼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预计2026年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创新策源地。园区还引入成都"罗宾汉"储能总部、广东"易事特"研发中心等项目,形成低空经济、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六、兰州欢乐星城:文旅融合的标杆之作
兰州欢乐星城主题乐园项目位于城关黄河北岸,一期占地2950亩,总投资50亿元,计划2025年开工建设。项目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中华黄河文化会客厅、"大美甘肃"自然博物馆群、西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等板块,融合沉浸式演艺、科普研学、生态农业等功能。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次,带动周边30万亩种植基地升级,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精品示范样板。
七、九州超万亩规划:北拓战略的价值重估
1. CG-07单元:6482.25亩产城融合样本
作为《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创宜居片区的核心单元,CG-07东起T467号路、西至山体,总面积达6482.25亩,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可建设用地3653.70亩。规划呈现三大特点:
- 功能复合化:布局937.95亩居住用地、997.8亩工矿用地、842.7亩交通运输用地,形成“居住+产业+交通”的三维空间结构。例如,CG-07-1地块(595.5亩)重点发展工业,CG-07-2地块(598.35亩)则以居住为主,配套28.95亩中小学用地。
- 配套能级跃升:规划高中、初中、小学教育用地各1处,区级文化设施、医疗设施、福利设施各1处,同时设置火车站、客运站、公交场站等交通枢纽,解决长期困扰九州的配套短板。
- 生态与产业共生:保留278.85亩绿地与开敞空间,依托山体和乌玛高速连接线打造生态屏障,同时引入绿色制造产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
2. CG-31单元:4465.5亩居住功能强化
该单元位于九州核心区,总面积4465.5亩,重点调整用地性质以扩大居住供给:
- 用地结构优化:原医疗卫生、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商业和居住主导用地,部分二类居住用地置换为教育用地,最终形成1485.9亩居住主导用地、110.9亩商业用地、695.4亩绿地的空间格局。
- 人口容量扩容:规划人口容量达5.8万人,较此前提升30%,通过优化路网(如新增B404号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如新建24班小学)支撑人口增长。
- 产城联动探索:在保留部分工矿用地的同时,将工业用地占比从18%降至7%,转而引入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低能耗产业,实现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3. 交通与基建的立体升级
- 北环路快速化改造:作为2025年兰州交通大会战的重点项目,北环路九州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采用“下穿短隧道+地面灯控平交口”方案,在罗锅沟大桥以东节点建设东西向隧道,预计2025年底通车后,九州至城关核心区车程将缩短至15分钟。同步实施的B404号路(362米双向四车道)已于2025年4月通车,形成“右进右出”的T型路口,分流九州大道30%的交通流量。
- 地下管网综合治理:投资3.28亿元的北环路九州段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将提升改造雨水、污水、给水等管线2.62公里,迁改架空电力电杆26座,并新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通道340米,彻底解决区域内涝和管线老化问题。
- 教育医疗配套:五十一中九州分校(总投资5.55亿元、占地100.39亩的60班中学)已完成选址核准,预计2026年开工,建成后可新增学位2700个;城关区政府与甘肃省中医院合作建设的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已签约,规划床位500张,填补九州高端医疗空白。
4. 规划背后的深层逻辑
- 城市扩容的战略纵深:九州作为兰州北拓的“桥头堡”,此次规划通过超万亩土地释放,将城市开发边界向北延伸至乌玛高速连接线,与青白石、福源新城形成连片发展态势,构建“主城-北拓”双中心格局。
- 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区别于传统的“卧城”定位,九州规划强调产业导入与居住功能的平衡。例如,CG-07单元的工矿用地重点引入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可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职住平衡。
- 生态安全的刚性约束:在大规模开发中,九州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留山体、沟壑等自然肌理,通过新增278.85亩绿地和“三带环绕”的慢行体系(大砂沟、石门沟、黄河),构建“山-城-河”共生的生态格局。
结语:在土地规划中触摸城市心跳
2025年的兰州土地规划,不仅是城市空间的重构,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从千亩产业园区到生态文旅综合体,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发展的希望。在钢筋水泥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建筑,更是对居民生活的关怀、对产业升级的探索、对生态保护的坚守。
探寻城市超级工程的钢铁诗意,用细腻笔触拆解建设密码,在钢筋水泥间拾缀人文星光,每日为你铺展工程美学的流动画卷。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探讨指正和保持理性评论!
来源:建客心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