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在桂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桂林”,我前段时间刚去了趟广东汕头。实不相瞒,这是我第一次去广东,我没有选择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因为我是一个吃货,早就听说过了汕头是“美食之都”了。
在来汕头之前,我对汕头的了解也只是牛肉丸和海鲜而已,不过这次的旅行却完全刷新了我对汕头的认知。下面我就讲讲我对汕头的几点印象,全都是大实话。
![]()
印象一:城市风貌
走在汕头街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新老建筑和谐共存的样子。早上经过小公园,看到老人们坐在西式风格的骑楼下喝茶聊天,旁边就是卖早餐的小摊贩。老房子虽然有些旧了,但依然坚固实用,一楼开店,二楼住人。
![]()
新城区的高楼大厦和老城区的旧房子离得很近,站在中间看过去,就像看到这座城市几十年的变化。海湾大桥很壮观,听说是汕头人自己设计的。傍晚海边很多人散步,有带孩子的夫妻,也有钓鱼的老人。
![]()
晚上特别有意思,老街道的灯光比较暗,显得很安静,而新开的商业街灯火通明,年轻人来来往往。但不管新老城区,都能闻到熟悉的潮汕美食香味。这样的汕头,既保留着过去的痕迹,也跟得上现在的脚步,让人觉得亲切又充满活力。
![]()
印象二:汕头文化
虽然说我们广西也有几个沿海城市,但是作为内陆地区的我却没怎么去过。而这次我到了汕头,这里的海洋文化特色属实是让我大开眼界了。我去了汕头文化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汕头人的历史。原来汕头人自古以来就是“向海而生”的族群。最让我震撼的是,汕头人的祖先们在出海时会把家乡的香火和祖牌带在身边,这种对传统的坚守让人动容。
![]()
汕头老城区的骑楼也是让我感到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小公园一带的骑楼,上面是西式风格的装饰,下面是卖潮汕小吃的店铺。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正是潮汕人“海纳百川”性格的体现。我在永平路还看到天主教堂和关帝庙比邻而居,两边的香火都很旺,这种包容性在其他城市很少见。
![]()
印象三:汕头美食
作为一个十足的吃货,汕头简直就是我的理想天堂。我这个广西人也吃过不少的米粉,但是汕头的粿条让我大开眼界。汕头的粿条花样比我们广西的米粉还要多。我在龙眼南路的时候,去了一家老牌的粿条汤店,我看到老板做粿条的手法非常娴熟,三两下就做好了。最主要的是,潮汕的粿条的做法实在太多了,有牛肉粿条汤、炒粿条、干粿条等等,每一样都非常好吃。
![]()
除了粿条之外,汕头的牛肉火锅也是一绝,真的完全颠覆了我对涮肉的认知。我去了一家本地人常去的牛肉火锅店,里面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牛肉都是现切的,而且还会分不同的部位,每一样都非常新鲜。最主要的是,每个部位的牛肉吃起来都非常鲜嫩,只需要涮几秒钟就能吃了,配上沙茶酱,简直太绝了。
![]()
汕头的海鲜也是独一档的存在,在这里能够吃到各种新鲜的海鲜,非常满足。不过最让我震惊的是汕头人在喝白粥这一方面。真没想到汕头人那么爱喝粥,而且现煮的砂锅粥的配菜居然可以那么多,有咸菜脯、鱼饭、生腌虾蛄等等,跟“满汉全席”似的。
![]()
印象四:汕头生活节奏
在汕头待了几天,我发现这里的人很懂得调节生活的快慢。早上七点多,街边的早餐店就坐满了人。大家都慢悠悠地吃着1粿条、喝着粥,一点都不着急上班的样子。我住的宾馆旁边有家老字号茶楼,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几位本地人坐在那里喝茶,一坐就是一上午。
![]()
但到了做生意的时候,汕头人又变得雷厉风行。我去海鲜市场时,看到商贩们动作麻利地分拣鱼虾,讨价还价时语速飞快。有个卖牛肉丸的老板,一边手上不停地捏丸子,一边还能精准地招呼每个路过的客人。
![]()
最有趣的是看他们喝工夫茶。下午两三点,很多店铺门口都会摆出茶盘。老板们谈生意时,手上的茶壶不停地在几个小茶杯间转来转去,动作又快又准。但喝的时候却又慢条斯理,一杯茶能品上好久。
![]()
傍晚的海滨长廊最能体现汕头人的生活智慧。下班时间,有人匆匆赶路,也有人悠闲地散步。跑步的年轻人、遛狗的大妈、坐在长椅上看海的老伯,大家各得其所,互不干扰。
![]()
结语
在汕头待了几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只不过时间有限没有机会继续感受汕头的美。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到汕头,再次发现更多关于汕头的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