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秋菊打官司》以二胡曲调开篇,熙熙攘攘的农民百姓,一位内襟子长外襟子短、红袄绿头巾、土的掉渣的农村妇女出现在人群中。影片里亲切的方言,热炕,红辣子,小妹拉的架子车,摇摇晃晃的拖拉机,尘土飞扬的马路,叼烟身着中山装采购的农民,这一切都体现是乡村人民的“土”,但却无比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西北农村、乡、县的面貌。片里真实的画面,体现当时大西北陈旧落后的风土人情。
当时的大西北,经济刚刚开始滋长,农民意识观念陈旧,大多人依旧保持着纯朴,真诚的传统形象,像如今的尔虞我诈,油嘴滑舌还没有普及到当时人们的思想中,我们依旧是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整个影片以“秋菊想讨一个说法”为线索,把秋菊不辞奔波,坚持自我,行走在“民告官”这条异常艰苦的告状路上的形象展现的,把大西北农村百姓追求真理,执着,坚强,朴实的形象的展现在银幕上。
电影细腻的刻画着每一个人物形象,让他们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们的言辞举止让我们感到亲切,熟悉。秋菊,影片的中心人物,因丈夫被村长踢中要害拒绝道歉,心里愤愤不平,开始了漫漫的上诉路程。处于当时社会的她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告状路程更加不易。她从来没有动摇自己的“讨个说法”的内心,坚持逐级上告,希望“公家人”给他一个公道的说法。村长是影片中的被告者,他只是例行公文规定,却遭到万庆来的诅咒,秋菊的控告,他满腹苦水,坚决拒绝道歉。但却是个嘴硬心肠好的汉子,在秋菊难产时,不顾昔日的矛盾,出手相助。
影片中所刻画的万庆来,一个老实憨厚的大丈夫,他并不同意妻子坚持上诉,希望她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是邻里,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他没有秋菊的那份坚持、执着,但却是个疼爱妻子的好丈夫。李公安一个喜欢息事宁人的公家人,不喜欢惹事上身,更不愿意引火自焚。剧中是塑造的公安局长是一个亲近百姓,如周总理般德高望重的领导 。还有那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小妹。张艺谋对人物细微的刻画,更加凸显出大西北古朴,纯真的乡村风貌。
自古以来民告官都是一件不易,难上加难的事。经过村长,乡长调解无效,对市公安局长处理方式仍是不满。最后寻找律师,上告法庭。因为秋菊法律观念低下,对于层层的法律程序她全然不解,甚是茫然。她不明白自己的官司只要交给律师就不用操心了。她疑惑难道律师就是收钱给人讨说法的人?她不明白自己跑了半年都没有得到结果,交给律师就会有一个说法了?一串串的问题困扰着秋菊,让她带着对法律的茫然走上了法庭。这样对秋菊言辞放大化的演绎,表现当时法律在农村的不发达,不成熟。农民法律意识的薄弱,一件微不足道的邻里小事被告上了法庭,不是因为秋菊没有人情,她只是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她只是想讨一个说法,只是想让村长道歉,却不知会因故意伤害罪被警察逮捕,把救自己和孩子的恩人送进监狱,她的内心也很挣扎,懊悔。她没想到自己的固执会带来这样的后果,面对法律的庄严、无情她无能为力。 秋菊的作为展现了农村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村长救人的善举,体现了大西北人真情友爱。村长被捕,体现大西北法律的严谨,不可抗拒。法律无情,人间有爱。法律不是所有问题的良丹妙药,人间的真情才是相处的最佳方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矛盾是一时的冲动,不要轻而易举的启动法律程序,多分宽容,多分耐心,农村邻里间的那份真诚、热情难得可贵,不要辜负了最初的农村精神。
这部影片观后让人感受颇多,厌倦了尔虞我诈,嘈杂的社会,更加憧憬大西北那种纯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虚情假意,更加亲赖乡村邻里间那种热情,善良,简单的真情。那是一种没有法律制约的生活,在那里充满了人间真情和大爱。如今这种条条框框的生活,或许更有利于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但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要嫌弃“简单”,简单的生活更具有魅力。不要嫌弃“土”,那是一种最本分,最真实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