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就在很多家长觉得终于要松一口气的时候,没想到另外一“”劫"又来了。桂林一个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自己孩子考得不是很理想,大概只能录取民办本科,就在自己为学费纠结的时候,孩子却向他提出暑假计划,要买电脑,买手机,考驾照,出去旅游,这样算下来,大概要两万多块。
![]()
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钱,这让那个这个家长很是崩溃。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高考毕业之后,很多孩子都会向父母提出类似的要求,买手机,买电脑,旅游,这边是所谓的“”毕业三件套”。
当然,现在还要加上考驾照,做医美,同学聚会等等,已经不仅仅是三件了。如今“毕业套餐”的配置卷出了新高度,悄然变成"五件套"、"六件套",消费清单越来越长,价格天花板直接捅破。
动辄数万的开支,有钱的家庭咬咬牙倒也撑得住,可工薪家庭怎么办?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个女生发文表示自己精心列出苹果手机+化妆品的万元购物单被家人拒绝。于是她委屈上网哭诉:"查完分才知道家里一万块都拿不出。"
![]()
没想到这样的小作文居然引起了很多人的赞同,不少同学在文章下留言,其中有一条点赞很高的评论,很值得我们深思:生是欲,养是德,托举才是恩。养育之恩历来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感情,但现在孩子们却觉得养育只是最基本的,甚至还有人在评论区怒斥自己的父母只是养育了自己而没有能力托举。
而看看高考现场,有家长高调送上现金做成花束刷流量、朋友圈里新款苹果全家桶和海外定位争先闪耀、短视频里医美项目美其名曰"大学新生大礼包"时,所谓的"刚需消费"早就在商家精心策划和同龄人激烈攀比中走向奢侈内卷陷阱。
![]()
当"人均标配"成了奢侈品堆砌,当虚荣心成了被"资本收割"的通行证——那些喊着"没钱别生我"、"一万都拿不出"的孩子,简单痛骂一句"白眼狼"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孩子习惯在物质或情感层面缺失,高考后短暂的"释放狂欢期"就成了他们报复性索取的天堂。或者,有些父母拼命花钱补偿孩子,嘴里却忍不住念叨"我都是为了你"。日积月累的负罪感下,有些孩子终有一天爆发了那句"没钱就别生我"。
![]()
父母的"兜底与托举",并不仅仅不是物质单行道,不是用奢侈品堆砌孩子的攀比阶梯。真正的托举,是教会他们如何在物欲横流中辨别真实价值,如何体察他人付出中的那份深沉爱意。真正的恩情,不是靠昂贵账单来结算,那应当源自尊重、理解与界限清晰的表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