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秋风卷着战火的烟尘,建安三年的东阿城头,程昱拄着佩剑望向城外黑压压的叛军,鬓角的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这位年近五旬的谋士,此刻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如古井般的沉静。他身后,是仅存的三百名守军;身前,是数倍于己的敌军。而他手中紧握的,除了兵器,还有一封写给曹操的密信 —— 信中寥寥数语,却已为千里之外的战局定下了乾坤。程昱的一生,就如这东阿城的坚守,在乱世的洪流中,以智谋为盾,以忠诚为矛,为曹魏的崛起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程昱早年便以胆识闻名乡里。黄巾之乱爆发时,东阿县丞王度响应叛军,烧杀抢掠,百姓纷纷逃亡。时任县中从事的程昱,却临危不乱。他识破王度 “得城不可守,徒掠人耳” 的计谋,劝说县中大族薛房等人 “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在他的鼓动下,百姓重拾勇气,杀回城中坚守。程昱亲自率领精壮之士,在城外设伏,大败王度,保全了东阿。这一战,让人们看到了他临危不乱的胆识与运筹帷幄的才能。
初投曹操时,程昱便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兴平元年,曹操征徐州,吕布趁机偷袭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唯有鄄城、范县、东阿三地坚守。当时曹操回师救援,军粮匮乏,人心惶惶。程昱临危受命,前往范县、东阿等地稳定局势。他单骑进入范县,以 “布败亡之形可见,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难敌也” 说服范县令靳允斩杀吕布使者,坚守城池。随后又派人扼守仓亭津,阻止陈宫大军渡河,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根据地。曹操归来后,握着程昱的手感叹:“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程昱的坚守,为曹操日后重整旗鼓、收复兖州奠定了基础,其功绩不亚于一场大胜。
官渡之战是程昱谋略的巅峰之作。战前,袁绍拥兵十万,气焰嚣张,曹操部下多有畏惧之心,连孔融都劝说曹操 “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程昱却力排众议,指出袁绍 “虽众,而不能用”,坚定了曹操决战的信心。战时,他驻守鄄城,手下仅有七百士兵。
曹操欲增兵两千,程昱却拒绝道:“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果然,袁绍见鄄城兵少,不屑一顾,转而攻打别处,程昱以七百之众守住了重镇,为曹操解除了后顾之忧。这种 “以虚示敌” 的智谋,尽显其洞察人心、把握战局的能力。
程昱不仅有谋略,更有舍身取义的担当。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军粮即将耗尽,陷入绝境。程昱得知后,毅然返回自己的家乡东阿,“略其本县,供其粮谷”,甚至不惜 “杂以人脯”,为曹操筹集到了足以支撑战局的军粮。此举虽有争议,却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为官渡之战的胜利提供了关键保障。他深知,在乱世之中,成大事者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而他选择将这份沉重的担当扛在自己肩上。
晚年的程昱,依旧为曹魏的稳定发挥着作用。曹操进封魏公后,程昱被任命为卫尉,负责宫廷警卫。他性情刚戾,与同僚常有不和,但曹操深知其忠心,始终对他信任有加。曹丕即位后,对程昱更是敬重,进封他为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前后共计八百户。黄初元年,程昱去世,曹丕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他的一生,从东阿小吏到曹魏重臣,始终以智谋辅佐曹氏,为曹魏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
如今,兖州的战火早已熄灭,许昌的宫阙也已化作尘土,但程昱的故事,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他没有郭嘉的飘逸,没有荀彧的儒雅,却以其沉稳、果敢与忠诚,在三国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运筹帷幄的谋略,更在于临危不乱的胆识与舍身取义的担当;真正的忠诚,不是盲目追随,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所辅佐的事业奉献一切。程昱就如同一颗沉默的基石,虽不耀眼,却支撑起了曹魏的大厦,他的智略与忠诚,值得被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