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长沙会战,又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图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中旬,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五个半师团共10万余人,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进攻。中国第九战区部队为保卫长沙,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展开战略防御,抗击日军的攻势。至10月3日,日军因付出重大伤亡仍未达到目的,只好退回靖安、武宁地区,后又退至岳阳、临湘等地,与中国军队对峙,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图片
本文作者李觉(1900—1987),1900年生,湖南长沙人。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
抗战时期先后参加上海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鄂南冬季攻势、浙赣线西段阻击战诸役。
1949年,任第1兵团副司令,参加湖南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议,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李觉回忆录》。
图片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李觉为国民党第七十军军长兼十九师师长,曾亲自率部参加长沙会战。文章以大量亲身经历的事实,叙述了我抗日将士同仇敌忾。英勇作战的悲壮事迹。
一、第七十军在长沙会战前的概况
图片
一九三八年夏秋,第七十军曾在南浔线庐山战役阻击沿铁道南进的日寇一〇六师团。第十九师苦战四十余天,阵地仍得固守,旋因伤亡惨重,奉令交防撤至靖安休整补充。靖安失陷后,十九师未待补充完毕,又奉令担任修河南岸守备。此时,第一〇七师由三战区拨归七十军建制。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寇进犯南昌,第七十军两个师在安义、靖安、奉新之线侧击敌人。南昌失陷后,第七十军调长沙、浏阳间地区整训。军部驻普迹,第十九师分驻老女桥、永安市附近地区:第一〇七师驻普迹、镇头市间地区。部队已疲惫不堪,缺员甚多,奉令整编,各师废旅,由四个团缩编为三个团,另由九战区长官部一个新兵团拨编到一〇七师。军部成立一个志愿兵团,由第十九师五十六团副团长陆承裕兼代志愿兵团团长,招募了新兵一千五百余人,增补了第十九师。各师兵员虽已得到补充,但战斗实力却较整编前有所减弱,尤其是武器装备未有补充调换,火力更形减弱。各师原有的步、机枪多是陈旧的汉阳造,每步兵连只配轻机枪六挺,每营只有重机枪四挺、八二迫击炮两门,军、师都无炮兵部队。
第一〇七师原系湘西土著部队暂编第十二独立旅李国钧部及暂编第十三独立旅杨永清部合编的,故官兵素质和战斗力都比不上第十九师,尤其缺乏对日作战经验。整编中曾将第十九师两个少将旅长刘湘辅、周崑源调充一〇七师三一九团和三二一团少将团长,部分营连长也作了相应调整,使该师素质有所提高。又为了提高全军连排干部的作战指挥能力,由军部成立干部训练班,以第五十六团副团长陆承裕为军官大队长,分期轮训,不久,湘北会战开始,遂将教职员生遣回原部参战。
二、会战前的敌我态势
图片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武汉弃守后,岳阳亦于午一月十二日失陷,从此湘北门户敞开。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曾以新墙河亘九岭之线为第一道防线,以汨罗江南岸沿线为第二道防线,构成为湘北防御体系,薛岳曾吹嘘为敌人不可逾越的“薛伯陵防线”(薛岳别号伯陵)。当时以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辖三个军担任主阵地带的守备,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守新墙河沿线,陈沛的第三十七军守汨罗江沿线,彭位仁的第七十三军在汨罗江东南建设预备防线。在此防御阵地带以东亘幕阜山脉湘赣边境还有第七十九军,王剪汉游击纵队(相当一个师),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的两个军,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的两个军,在湘鄂赣游击区又有樊松甫游击总指挥的五个游击纵队(相当五个师)。由九战区直接控制在长沙附近地区的有耿震的第四军、李觉的第七十军、张衡的暂二军、新六军等四个机动兵力军。如指挥有方,调度得当,是有可能予日寇以歼灭性打击的。
九月初九战区通报各军:“日寇正在通城、临湘、岳阳等地集结第三、第六、第十三、第三十三等几个师团及独立炮、工兵旅团等等,判断敌人有进犯湘北企图。同时南浔线之敌第一〇一师团及第一〇六师团亦在沿线集结兵力,企图不明。”九月十四日,南浔线敌人突然分向我第十九集团军所属修水、靖安、奉新、高安等地部队,发动猛烈进攻。第四十九军、六十军、七十四军以及川军七十二军、五十八军都先后投入激战中。连日湘北前线却平静无事,此时代司令长官薛岳可能被南浔线敌人的佯攻行动所迷惑,对敌人进攻湘北没有先期作出调动部队的部署,似乎处于“敌不动我亦不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三、会战中的战斗概述
图片
九月十八日拂晓,日寇向新墙河北岸五十二军前 进阵地猛攻,激战至二十日,前进阵地陷于敌手,守军官兵坚持与阵地共存亡,大部分壮烈牺牲,随后新墙河南岸主阵地带受到日军步炮空全面猛攻,情况紧迫。薛岳急电第七十军立即出发,限九月二十二日赶到浯口集结待命。在此之前,薛岳从未有令七十军应作备战之指示,但军部在湘北战事开始打响后,即已规定各师备足粮弹及救护医药,准备战斗行动,每个士兵均已灌足三天口粮袋。
“立即出发”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各师分布的驻地二、三十华里,部队集结都需要几个钟头,电话线路的拆收,军官训练大队的解散等等,都需要时间,所以军部规定各师应在午后三时左右分地段集结完毕,四时开始行动。从普迹至浯口约一百二十华里,沿线公路、古大道均已彻底破坏,大部队夜间行动很困难,自昼有敌机频繁扰袭,所以规定各师应不顾疲劳兼程急进。二十二日午后三时左右,第十九师已到达浯口附近。第一〇七师先头团亦已到达,其余正继续急进中。此时,关总司令告知:新墻河防线危急,第三十七军军长陈沛除留罗奇师守备营田外,主力已向新墙河增援。薛岳急令第七十军务必星夜接替第三十七军所遗营田以东汨罗江南岸直新市街之线守备任务。乃令第十九师以第五十五团、第五十六团接替营田至归义之线守备,第五十七团为军预备队。第一〇七师担任归义亘新市街之线守备,师部位于归义东南之董家塅附近。军部率第十九师师部及第五十七团在牌楼铺附近,从浯口至归义、营田间地区,尚有四、五十里行程,所以各部必须继续星夜兼程前往接防。二十三日拂晓后,我军各部队正逐次到达指定地带,第三十七军守军已先日撤走支援新墙河战斗去了。二十二日晚,敌从洞庭湖调集橡皮艇进入营田附近水域,二十三日拂晓集中炮火猛攻营田,九十五师营田守军伤亡颇重,营田陷落,我军以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之一个营支援九十五师向营田反攻,未能奏效。中午新墙河全线溃退,午后敌前锋已抵达东圹、归义之线,与我第十九师和第一〇七师部分守军已发生前哨战斗。二十四日,从拂晓起,我军阵地全面受到敌人猛攻,十九师五十五团东圹阵地失而复得,第五十六团右翼第三营战斗亦激,颇有伤亡,午后成相持局面。此时主攻力量已集中猛攻归义第一〇七师三二一团阵地,汨罗江以北友军己全部向东南溃退。归义为汨罗江中段要冲,敌如占领归义,即可沿长岳铁路南下,故利用飞机大炮的威力,将我阵地工事炸毁,继之以肉搏冲锋,归义遂陷敌手。该师师长宋英仲令第三三二团掩护三二一团组织反攻,该团团长李标率部三次冲锋反扑,曾夺回过两个山头阵地,但李团长缺乏对日寇作战经验,在反攻受挫时,不应将部队停留在敌火网下,以致伤亡累累,团长李标亦受轻伤离开战场,敌人得以沿铁路南下白水,使军部所在地牌楼铺受到攻击,第一〇七师全部不得不后撤。第十九师之五十五、五十六两团留置在敌后,与军师部都中断了联系。第十九师师长唐伯寅指挥第五十七团及军、师直属部队,阻击敌人,掩护军部向神鼎山以东转移,激战至晚,军奉薛岳电令,“第七十军应迅速脱离敌人,撤至株洲以南从渌口、关王庙亘醴陵之线沿渌江南岸设防守备。此时第一〇七师归义和新市街等地部队均已撤出战场向南转进中,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亦正向福临运动中,惟五十六团尚在铁路以西,联络不上,情况不明,但亦未闻有激战枪声。该师师长唐伯寅率第五十七团在福临铺等候这两个团的到达,并分批派人过铁路西与五十六团联系。二十五日拂晓前突然在白水方向发生激烈战斗枪声,两小时后又沉寂。七时左右,第五十六团少校团附蒋孔亮飞马来福临铺报告,该团已安全转移至麻林桥附近。二十四日午后三时起,该团阵地前已无敌人进攻,团长王道纯决定将阵地放弃,集结兵力向牌楼铺方面应援军、师部作战,副团长陆承裕则力主向东取捷径切断长岳铁路,袭击敌人背后,现在无线电台与军、师电台都联系不上,判断军、师部可能正向铁路以东地区转移中,并自告奋勇率徐国斌营即时出发,往白水以南地段在铁路两旁山地占领阵地掩护团主力向麻林桥转移,再向福临铺方面与师部会合。凌晨四点时,团主力刚越过长岳铁路不久,第一营警戒部队发现敌数百人正沿白水以南铁道线南进,其后尾马匹甚多。陆承裕指挥徐国斌沉住气,不要过早射击,等敌人到达山口时,步机枪、手榴弹一齐泻下,敌先头步兵百余人,进退不得,一部分冒死南进,其余掩护运输队仍退回白水,时天色渐白,第一营迅速撤至麻林桥,该营夺取步枪五支,伤毙敌人甚多,但已来不及清扫战场,旋敌机十二架,沿铁道扫射并投弹,我团已远离铁道,并未有伤亡。”至此全军已脱离战场,急向株洲以南转进。二十七日下午第十九师已到达渌口直关王庙之线,第一〇七师已到达关王庙至醴陵之线,沿渌江南岸选择阵地,赶筑工事。
此时方知薛岳长官部指挥所早已由长沙撤至渌口以南的株亭,长官部参谋长吴逸志率其他大部人员则已从衡阳二塘撤往来阳。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所属各军亦已撤至株洲、浏阳及醴陵间地区,长沙城仅留第四军。由此可见薛岳已决 定放弃长沙,而不再是“在湘北逐次抵抗,诱敌到达长沙附近在捞刀河间地区包围而歼灭之”的作战方案了。长沙以北地区已无我友军,日寇除在牌楼铺与我军有过激战外,二十八日窜至永安市、上杉市、捞刀河以北桥头铺等地停止前进,达到大扫荡、大掳抢及烧杀奸淫之目的后,二十九和三十两天自行撤走。在敌人撤走了两天之后,薛岳代司令长官下令跟踪追击,敌我各自归回会战前的位置,又相安无事了,这就是我所回忆到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概略情况。
四、会战后的总结
图片
第七十军在这次会战中是从九月二十日黄昏前以星夜兼程的急行军,跑了三昼夜,官兵在疲惫仓促中与日寇激战了两天,二十五日以后奉令南撤,又是星夜兼程跑了三天两夜,打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疲劳战,劳而无功,颇不值得。全军共死伤团、营长以下官兵一千一百余人,第一〇七师较十九师伤亡大,该师三二〇团团长李标负伤后,被长官部以“作战不力”撤职,他来自长官部,故撤职后仍回长官部去了。受奖的有十九师五十六团副团长陆承裕获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奖状及奖金二百元,还有三个营、连长也受到“陆海空”乙种一、二等奖章。
这次战役原来的名称,长官部统一规定为“湘北会战”,夸张为“湘北大捷”。后来吴逸志从来阳回到长沙,经过一番精心布置,重新拟订了“长沙会战的指导方案”,长官部召开了有军、师长参加的军事会议,总结会战经验,又改称为“长沙会战”,“长沙大捷”,以适合长官部新订的作战方案精神。前面已经叙述过,会战一开始薛岳对情况判断就有错觉,对湘北如何打法是迟疑不决的,新墙河防线吃紧时才调七十军兼程驰往浯口集结,旋又令接替三十七军汨罗江防线守备,其实新墙河防线溃退局势早就形成,长官部的指挥是忙乱失措的,汨罗江防线突破后,长沙以北六十里地区成真空地带,所谓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只是后来的虚构,以掩饰溃退。尤其是编了个“新战长沙”的戏剧在大会期中演出,把吴逸志塑造成诸葛孔明,登台点将,各军长挎腰刀应“有”,弄得大家脸上发热,啼笑皆非。同时湖南各报一片祝捷之声,薛岳、吴逸志洋洋得意,不以为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