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青山
编辑| 刘渔
近期,锦江酒店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实现A+H股上市。
数据显示,锦江酒店集团拥有1.34万家酒店、129万间客房,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如今,其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不过,锦江集团尽管拥有庞大体量,但从财务表现上来看,其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出海业务表现都存在不少优化空间,从某种角度来看,锦江酒店陷入了“虚胖”状态,被规模所绑架了,而这是其并购策略所带来的尴尬现状。
锦江酒店的发展依靠持续的并购扩张。1925年上海华懋公寓建成后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到了1997年首家锦江之星正式开业,此后锦江开始通过收购快速扩张规模。
根据招股书数据,锦江酒店集团目前旗下拥有35个品牌,涵盖从经济型到高端的各个细分市场,而这些品牌主要通过收购获得——2013年收购时尚之旅酒店,2015年全资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2016年收购铂涛集团和维也纳酒店集团。
2016年其对铂涛集团的收购影响最为显著,为锦江带来了7天、丽枫、喆啡、希岸等品牌,使其在营酒店数量大幅增长。同年收购维也纳酒店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在中端市场的份额。
在国际合作方面,锦江与希尔顿集团的合作使得希尔顿欢朋品牌在中国市场从1家增长至418家,该品牌2024年末的日均房价为420.1元。与丽笙酒店集团的管理许可协议也为其增添了多个国际品牌。
这种扩张策略确实带来了规模效应。招股书显示,锦江酒店自2016年起在中国酒店市场份额连续九年排名第一,按已开业酒店数量计算成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
但与此同时,并购扩张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截至2025年3月31日,锦江酒店的商誉达到116.04亿元,占总资产的25.5%。这些商誉主要来自历次收购中支付的溢价。
从财务角度来看,商誉是利润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对应资产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减值损失。
为支撑并购扩张,锦江酒店进行了大量融资。自上市以来,其募资总额达到258.38亿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短期借款10.88亿元,长期借款6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4.51亿元,合计133.89亿元。2024年锦江酒店的财务费用为7.5亿元,其中利息费用5.32亿元,占当年净利润11.44亿元的近半数。
高负债推高了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截至2025年3月末,锦江酒店的资产负债率为65.34%,远高于行业中位值35.93%和同行首旅酒店的51.68%。
另外,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锦江酒店仍在继续扩张,2025年前三个月新开226家酒店,筹建酒店数量达到3887家。
尽管在规模上已跻身全球前列,但锦江酒店的盈利能力与国际酒店集团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招股书,2024年锦江酒店营收140.63亿元,而万豪集团同期营收251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万豪营收约为锦江的12.8倍。
在净利润方面,差距更为明显。2024年锦江酒店净利润11.44亿元,同比下降10.4%,净利润率8.1%;万豪集团净利润23.75亿美元,净利润率9.46%。
粗略估算,锦江酒店的净利润仅为万豪的1/14。
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锦江酒店的表现也相对较弱。华住集团2024年营收230.9亿元,为锦江的1.64倍;净利润30.48亿元,为锦江的2.66倍。
在市值方面,截至7月8日收盘,锦江酒店A股市值237.44亿元,仅为万豪集团的1/23、华住集团的1/3。
盈利能力的差距在运营指标上有所体现。锦江酒店2024年国内RevPAR为157.5元,同比下降5.8%。会员体系方面,锦江酒店拥有约2.05亿会员,中央预订率为56.9%,而华住集团会员规模近2.7亿,中央预订占比达66.4%。更高的中央预订率意味着对第三方OTA平台的依赖更低,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利润率。
到了2025年,锦江酒店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一季度营收29.42亿元,同比减少8.25%;归母净利润3601.21万元,同比减少81.03%;净利润率仅1.22%。相比之下,首旅酒店一季度净利率为9.07%,华住集团为16.55%。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锦江酒店目前将出海作为增长点。海外业务已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2024年海外酒店业务收入42.56亿元,占总营收的30.8%。与国内市场不同,锦江酒店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为41.68欧元,同比上涨0.4%。
但海外业务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其中,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净亏损5689万欧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339万欧元。
以卢浮集团为例,2024年营收5.56亿欧元,净亏损1079万欧元。为了降低损失,锦江酒店表示,卢浮集团将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债务重组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及财务费用。
在东南亚市场,锦江酒店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合作,推进锦江都城、锦江之星等品牌落地,并计划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6个国家开发项目。
锦江酒店集团表示,此次港股IPO的募集资金将部分用于偿还高利率银行贷款和拓展海外业务。但对于规模庞大的锦江而言,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盈利质量,成为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