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集团前掌门人张亚东,在辞去职务仅两个月后,于香港机场被有关部门人员控制,未能搭乘飞往加拿大的航班。
根据绿城中国发布的2024年财务报告,公司总负债已达3943.01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传出前任高层试图离境的消息,无疑令广大投资者忧心忡忡。
绿城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张亚东为何急于离开?
![]()
张亚东出生于1968年,曾在大连政府系统长期任职,曾任大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然而到了2016年前后,他悄然告别政界,转投央企中交集团工作,开启人生新篇章。
彼时的绿城正值低谷期,创始人宋卫平被迫退出后,管理层频繁更替,项目进展停滞。
作为绿城最大股东的中交集团亟需一位“危机处理专家”,张亚东因此临危受命,出任绿城董事长。
![]()
早期的绿城以追求极致品质闻名业界,被誉为“慢工出精品”的典范。
但这种风格也带来开发周期长、资金流转缓慢的问题,在行业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张亚东接掌后,面对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局面,内心焦急万分。
他迅速推出“加速推进”战略,力求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将开发周期压缩至原有水平的一半。
![]()
这套策略初见成效,截至2020年,绿城年度销售额突破2300亿元大关。
到2021年,绿城稳居全国房企前十强,销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
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张亚东获得“最佳危机管理者”的称号。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为绿城与张亚东共同创造的“最后高光时刻”……
![]()
进入2022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多数企业选择收缩战线。
张亚东却逆势而为,在一年内斥资529亿元积极购地,杭州、苏州、上海等核心城市均有布局。
面对来自股东方面的质疑,张亚东坚定表态:“别人退场我进场,现在正是抄底良机!”
![]()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为确保建设期间现金流稳定,绿城持续通过发债方式融资,甚至以8.45%的利率发行美元债券。
当债务到期时,又依靠发行新债偿还旧债,形成“借新还旧”的循环模式。
这种运作方式在经济景气时期尚可维系,但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很快难以为继。
![]()
据悉,2024年绿城整体负债规模高达3943亿元,其中未来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债务达1184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绿城可用资金日益紧张,项目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甚至跌破个位数。
归根结底,绿城目前面临的巨额债务压力,正是张亚东坚持“逆市扩张”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
业内不少人调侃,昔日的拯救者如今反而成了加剧困境的推手。
![]()
时间来到今年三月,可能意识到已无力回天,张亚东主动辞去董事长职务。
消息公布后引发外界强烈震动,最受冲击的莫过于众多绿城投资者。
有股民愤怒表示:“老子当年重仓你们股票,出了问题就一走了之?”
![]()
这番言论道出无数投资者的心声,也将张亚东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更有知情人士实名举报,指控其任职期间存在违规行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公司财务恶化,严重损害股东权益。
相关举报内容一经披露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监管部门随即启动调查程序。
![]()
似乎预感不妙,张亚东迅速套现超过2000万元,计划前往加拿大“暂避风头”。
为掩人耳目,他对外宣称是赴港旅游,准备经由香港转机悄然出境。
但他显然低估了监管力度,刚抵达机场即被工作人员拦截并带走接受调查。
![]()
截至目前,张亚东案件仍在调查过程中,但已被视为重大事件,值得持续关注。
虽然绿城仍在努力维持运营,毕竟曾位列“全国十强房企”,手中仍握有一定优质资产。
至于能否借助现有资源实现二次崛起,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区交流探讨……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