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26日,豫北医学院仁智书院15名医学生组成科普实践队,走进尉氏县人民医院及周边村镇,开展为期7天的医疗知识科普实践。队员们将专业所学转化为生动实践,通过理论宣讲、实操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为当地居民送去急救技能与传染病防控知识,用青春力量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多维科普织密健康防护网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每分钟至少100次……”在尉氏县人民医院门前的实践场地,队员们正指导居民使用模拟人练习心肺复苏。此次科普围绕“常见急救知识与传染病防范”双主线,设置7大核心板块: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症处理,到创伤止血包扎的实操教学;从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的传播机制解析,到“谣言粉碎剧场”的科学辟谣。
为增强科普实效,团队创新采用“理论+实践+场景”三维模式。在创伤急救环节,队员用红布条模拟压脉带、旧床单改制三角巾,设计“农田割伤”“车祸擦伤”等本土化情景,居民通过道具实操体验急救全过程,错误操作触发的“红光警报”让学习更具代入感。传染病科普中,方言版健康顺口溜、mRNA原理动画解构等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
校地联动打造实践新范式
作为本次实践的合作单位,尉氏县人民医院为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医院开放临床科室供队员参观学习,安排医护人员参与互动答疑,形成“医学生讲解+专业医师指导”的双师科普模式。“这种校地合作既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热情,又能借助医院资源提升科普权威性。”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践队还针对县域健康需求精准发力。调研显示当地农忙时节外伤多发,团队特别强化创伤急救内容;针对居民中“吃大蒜杀病毒”等认知误区,策划情景剧进行科学纠正。7天里,团队累计发放科普手册500余份、急救流程卡300余张,直接覆盖群众超300人次,收集有效反馈200余份,为后续深化科普奠定数据基础。
青春淬炼彰显医者担当
“当看到大叔成功完成心肺复苏操作时,我真切感受到医学科普的意义。”队长郎笑颜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对于队员们而言,此次实践既是专业知识的转化应用,更是职业精神的启蒙教育。在“急救科普进乡村”环节,队员们走村入户,用当地方言讲解急救要点,克服语言障碍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实践结束后,团队向医院赠予自制的《尉氏县健康科普指南》,并在发布纪录片《7天:县城医疗科普纪实》,推动科普成果长效化。“从课堂到基层,我们看到了医学知识的生命力。”队员李娅楠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基层健康需求,在服务社会中践行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来源:豫北医学院赴尉氏县人民医院科普宣传实践队 郎笑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