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暑踩着农历六月十三来,老辈人说这是“卡月中”。“小暑在头大热旱,在尾大水涝”,月中恰逢“雨热都中”的好说法。
![]()
河北种粮户翻老黄历,“六月十三逢单,地下不干能省三成浇地钱”。
江苏稻农却摇头,去年小暑逢单,伏旱四十天抽水机没停过。
农谚“十里不同天”,前年河南小暑双数,暴雨泡烂了地里花生。去年山东小暑在头应验大旱,玉米叶子焦得像被油炸过。
![]()
气象站数据更实在,副热带高压北跳早,梅雨带已压到长江口。安徽小李用无人机巡田,墒情传感器显示土壤含水22%,准到小数点。
家里老人却盯着农历,“大数据虽好,万一漏算龙王脾气呢?”村里王叔早有打算,水库放水排到立秋,抽水机擦亮还埋了排水管。农谚是老祖宗的经验,可极端天气来了,还得靠抽水机和救灾队。
北方平原玉米正结棒,最怕伏旱,滴灌设备该检修别等地皮开裂。山区果树要防旱涝两头,清排水沟,暴雨来时别让树根泡水里。
![]()
湖区种稻的乡亲注意,稳住田里水位,别让烈日晒缺水也别堵沟渠。老办法里草木灰撒根能保墒驱虫,现在农技站有抗旱叶面肥更见效。
年轻农人手机装仨天气APP,老辈人看农历,两者结合心里才踏实。副高北抬后,未来几天长江流域得防梅雨返场,水稻抽穗怕连续阴雨。
华北地区若刮南风要警惕,“小暑南风大暑旱”,提前盯着土壤墒情。川西高原气候特殊,说不定啥时候下霜,地头薄膜和草帘得备着。有人觉得农谚过时,可传统经验就像老蓑衣,遮小雨、提个醒还是有用。
![]()
现代气象预警到乡镇,手机短信一响,该浇水排水心里立马有谱。今年三伏天40天,极端天气风险大,别管农谚准不准,早准备错不了。
玉米大豆到了灌浆期,叶片晒蔫影响坐果,喷点抗蒸腾剂能扛热毒日。稻田排水口开多宽?
根据天气预报定,暴雨前留两指宽防积水沤根。
![]()
家里有大棚的乡亲,检查棚架加固绳,强对流来了别让顶子被风掀跑。农时不等人,现在该做啥?列个清单:查设备、备农资、盯气象APP。
拿不准的问农技站,他们带着卫星云图和土经验,能给实在法子。老辈人说“小暑定旱涝”是个盼头,真要丰收还得看咱双手怎么干。
农谚记心里,科技用起来,地头多跑几趟,秋粮囤子才会鼓起来。
![]()
您那儿今年小暑啥说法?田里的活计都备好了吗?
来评论区唠唠。
靠天吃饭不是等天,把老经验和新法子拧成一股绳,才是种地真把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