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8日讯 眼下,济南市莱芜区的生姜进入集中采收期。与往年相比,机械化采收正逐步取代传统人工模式,不仅破解了“出姜难、出姜累”的难题,更让丰收的喜悦伴着机械轰鸣声传遍田间地头。
位于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常庄村的生姜种植基地。一台生姜收获机正在有序工作中,驶过之处,泥土被轻松翻起,一株株饱满、完整的生姜被从地里“请”了出来,整个过程,人工只需要跟在后面,进行简单的收集和整理即可。
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桃园村村民张兆明告诉记者:“以前出姜得弯腰铲、用手拔,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十几个人起早贪黑,一天也收不了一亩地,雇人的话,一天工资就得一百多,一亩地人工成本就一千多。现在有了这机器,效率是人工的20多倍,关键是姜块几乎不破损,卖相好,还能卖高价,确实是帮老百姓帮省了力、省了钱。”
从“弯腰铲姜”到“机械采收”,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莱芜区对农业机械化的精准推动,不仅减轻了姜农劳动强度,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生姜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目前莱芜区苗山镇生姜机械化采收率已超60%。
莱芜区苗山镇农机站站长毕研龙介绍:“由于今年天气原因,土壤太湿,泥巴比较多,针对生姜采收难的问题,我们筛选了多款适配性强的出姜机械,既有履带式,也有轮式的,还组织了专项技术培训,根据自己土壤墒情,选择适合的机械,这样出姜大大提高了出姜率,最大的问题是减轻了人工。我们将继续扩大适配农机的推广范围,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同时对接更多优质农机企业,引进更智能、更高效的设备,让更多姜农搭上机械化的快车。”
“铁牛”奔腾沃野间,丰收图景入画来。从“人拉肩扛”的传统模式到“机器轰鸣”的现代作业,机械化出姜改变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更坚定了新一代农民扎根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闪电新闻记者 耿欣 通讯员 济南台 陈昊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