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河北中南部将迎持续3天强降雨。累计降水量预计超80毫米,正值夏收关键期。
玉米粒妈在河北老家种的5亩小麦,这下要悬了。她在北京帮女儿带娃两年,老家麦收全靠老伴。老伴65岁了,弯腰割麦直不起腰的样子,她总梦见。
玉米粒研究生毕业,北京国企年收入30万。大师兄山东农村博士,大厂年薪百万却不管家。俩妈挤70平小屋带娃两年,亲家客客气气心累。
前阵子婆婆累倒,玉米粒妈回了趟老家又急着返京。大儿子腿伤重,婆婆急得掉泪也没敢走——怕被说“不帮忙”。
“麦黄雨,贵如油;麦收雨,愁白头。”河北老农都懂这理儿,可天气预报发得急。
玉米粒刷到老家暴雨预警,手机攥得发烫。她想让妈回河北收麦,又怕娃没人看。大师兄闷头敲代码,问他意见只说“你定”。
参考内容里,北京私企收入是老家2倍。可老家5亩小麦,够老两口吃一年还能卖钱。
暴雨冲了麦,老伴得借钱买粮,她心里堵得慌。前两年有老乡麦收遇雨,一亩少收200斤。
按今年粮价算,5亩就是3000多块损失。暑假到了,玉米粒妹妹来北京读研。娘家亲戚陆陆续续要聚,小屋更挤了。
婆婆躲在阳台揉腰,看一大家子热热闹闹。
她老家也有孙子,还有种了10年的菜园子。
“老人就该在老家待着?”邻居王婶总这么说。
北京房价是老家5倍,可农二代扎根难。大宝本科进铁路局拿户口,算“有出息”了。
可他也羡慕成都,说北京的房“像金子堆的”。
小李研究生国企年入15万,还背着200万房贷。“学历高咋了?压在身上的,还是那套房。
”农忙时的雨是宝,收粮时的雨是刀。玉米粒妈望着窗外,老家的麦浪在雨里晃。帮女儿带娃是情分,可老家的地是命根儿。
大师兄要是能搭把手,哪怕请两天假?博士儿子又如何?亲哥受伤只给1000块。
“一碗水端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婆婆身体扛不住,该让她回山东歇几个月。
玉米粒妈回河北收麦,娃送托班行不行?老家的麦不能扔,北京的家也得顾。这道题,多少农二代在偷偷算?
天气预测以官方为准,农忙还得靠人勤。关注我,看更多农二代在城市与老家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