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家企业做AI时代存储技术引领者
在深圳龙岗的创投大厦里,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普微电子”)
董事长兼CEO杨亚飞
正带领团队攻坚
下一代企业级存储芯片技术。
作为国内企业级SSD领域的领军者,
他和团队用9年时间
填补了中国在高端企业级
存储主控芯片领域的空白,
更让深圳这片创新沃土
成为国产数据中心存储技术
突破的“试验田”
开发国产企业级存储主控芯片
2016年,杨亚飞决定创业,当时中国企业级SSD市场可发展空间大,尤其在企业级存储主控芯片这一核心领域,国产技术急需突破。
“深圳是硬件产业的‘中国硅谷’,这里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杨亚飞回忆起选址初衷时表示,从样机研发到规模量产的“深圳速度”,是吸引他落地深圳龙岗的关键。事实证明,大普微电子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企业级存储主控芯片设计到全栈产品开发的突破,2021年推出的国产企业级PCIe4.0 SSD主控芯片和系列全国产PCIe4.0 SSD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广东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杨亚飞带领团队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截至2024年末,大普微电子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超300项,获得授权150余项,连续3年斩获国家优秀专利奖,2022年更获得美国Storage Review“Best of 2022”产品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存储企业。其自主研发的DP系列主控芯片,支撑起从4TB到122TB的企业级SSD产品矩阵,技术和产品竞争力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死磕”精神贯穿技术研发全程
“做数据中心存储产品就像在钢丝上跳舞,客户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近乎苛刻。”杨亚飞坦言,大普微电子第一代产品送测时,即便性能测试全部通过,客户仍不敢大规模商用。为突破信任壁垒,团队带着产品在客户数据中心驻场调试半年,用实时运行数据证明可靠性。“当越来越多一线互联网公司开始批量采购时,我们知道闯过了最难的关。”
这种“死磕”精神贯穿技术研发全程。为解决AI训练中存储与算力不匹配的问题,大普微电子深耕“存算融合”架构,系列创新产品使SSD读写速度大幅提升、时延极致降低,有力解决GPU“空转”难题。在数据爆炸增长的背景下,其研发的122TB超大容量SSD,单盘存储能力相当于200台普通笔记本电脑,而能耗和成本又具有极大的优势。
市场拓展的同时,大普微电子也构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与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国家级重大专项,将实验室技术快速转化为产业成果。2024年,公司年产值突破10亿元,在中国企业级SSD国产品牌中位居头部地位,客户覆盖三大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及能源央企等核心领域。
深圳创新基因融入企业血脉
“没有深圳的科创基金,就没有大普微电子的今天。”杨亚飞细数公司经历的A轮到E+轮的融资,从国中资本到后来龙岗金控、启赋国隆、松禾资本、深投控等,深圳本土创投机构伴随企业每个成长阶段。“深圳龙岗区不仅提供场地补贴,更帮我们对接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这种‘精准滴灌’式扶持至关重要。”
作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杨亚飞深刻体会到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尽管企业级存储芯片和产品领域高端人才稀缺,但依托深圳一流的人才基础,大普微电子聚集起400人团队,其中70%为研发人员,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系统产品的完整技术梯队。
谈及未来规划,杨亚飞透露公司正择机推进IPO进程,计划几年内向实现年产值百亿的目标努力。“存储是AI时代的‘数字地基’,我们要做从深圳出发的AI时代全球存储技术引领者。”在他看来,深圳的创新基因已融入大普微电子的发展血脉——从龙岗起家的初创团队到国际一流的数据中心存储产品及方案提供商。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深圳硬科技创业的典型样本。
“在深圳创业,既要敢想敢干,也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硬科技突破没有捷径,就像我们打磨两代主控芯片用了6年,但当你站在技术高地时,会发现所有坚持都值得。”杨亚飞说,企业将继续坚守硬科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我国存储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中国的存储产品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深圳这把椅子凭啥火遍全球?
今天,南方日报刊发记者周中雨的文章《深圳这把椅子凭啥火遍全球?》,聚焦深圳智能家具品牌——西昊,探讨该企业如何把传统椅子从“能坐就行”转变到“健康刚需”,在价格和质量中寻找平衡,解决用户痛点。以下是全文。
图源:滨海宝安
7月的深圳热浪翻滚,宝安一家人体工学椅企业的销售同样火热——西昊刚刚在“618”电商大促中创下历史新高:天猫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48%,京东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39%。
这个2011年成立的深圳智能家具品牌,敏锐抓住用户痛点,把传统椅子做成了“健康刚需”,如今产品已远销85个国家,年销量突破150万件。
图源:宝安日报
掘金书房“新三件”
“我们是老事新做。”谈到创业初衷,西昊董事长罗慧平说得很直白,“现在许多人每天坐8—10小时,长期久坐的人想要的椅子已经不是‘能坐就行’。”
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客观测量身体行为中,累计睡眠时间为7.7小时/天,久坐则为8.8小时/天,在全天时间中占比高达36.6%。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也由此催生书房“新三件”。CBNData数据显示,人体工学椅、护眼灯、升降桌也构成了当代人的书房“三大件”,其中人体工学椅线上市场在2024年实现43%的同比增速,成为“三大件”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但赛道火了,竞争也卷起来了。用户需求千差万别,怎么突围?
在罗慧平办公室里,10多把测试椅摆满房间,高的矮的、带腰枕的、可调节扶手的,他笑称自己是“第一产品经理”,每把椅子都要坐满一周找bug。
这份对用户体验的偏执,源自2014年的生死局。当时行业深陷价格战,西昊产品单价从6800元暴跌至500元,千万库存压得资金链快断裂。
直到一条用户留言点醒团队:“要是腰撑能调节就好了。”罗慧平便带领团队研发,爆款M18应运而生——独创四向调节腰枕成了“撑腰神器”,单款狂卖30万张,在85个国家累计售出超300万张,连中东沙漠和拉美雨林都有它的身影。
C300人体工学椅。图源:宝安日报
以“高质中高价”策略突围
1976年赫曼米勒推出首款人体工学椅时,定位直接对标“办公椅界爱马仕”,硅谷巨头拿它当人文关怀的标配,万元售价让普通打工人望而却步。
对此,罗慧平的解决之道是寻找平衡,以“高质中高价”突围。“消费升级和降级从来不是对立面。”罗慧平看得通透,“大家不是不想买好东西,而是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货。关键在于企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规模化或者技术的方式把成本降下来,同时把产品打造得更好。”
这样的平衡术,让西昊成功杀入全球市场。
2018年,西昊把定价200美元的M18搬上亚马逊时,团队心里直打鼓——当时同类国产货普遍卖不到100美元,而欧美品牌动辄上千美元。
出乎意料的是,货物入仓一个月卖空,年销售额从800万元猛窜到3.6亿元。
西昊董事长罗慧平。图源:宝安日报
成功的秘诀就藏在“中国供应链”里:当欧美品牌还在卖20年前的“经典款”时,西昊靠供应链整合能力,三个月就能完成产品迭代。价格更是有优势:国内人体工学椅的价格,差不多是日本的1/2,美国的1/3,相对于欧洲来讲可能更低。
罗慧平以这样“高质中高价”的卡位战略,再借势亚马逊平台红利,全球站点布局,从美国、欧洲到中东、拉美,产品实现远销85个国家。
从“能坐就行”到“健康刚需”,椅子的进化远没结束。当AI的风吹进千行百业,座椅行业也迎来重塑。
如同当年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行业的颠覆,AI技术正给座椅行业带来巨大改变。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1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0.3%,预计在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约为12.5%,2027年将增长至2330亿美元,渗透率将增长至28.84%。
西昊早就盯上了这块蛋糕。在罗慧平的未来设想里:“电影《头号玩家》中,沉浸在虚拟现实中的人类也是要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未来20年、30年甚至50年,座椅它不会消失,它只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底气。我们在想未来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后来就有了一个对产品的终极定义,叫‘生命保障仓’。”
从深圳小厂到全球玩家,西昊的逆袭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在罗慧平看来,哪怕是一把椅子,只要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就能闯出一片天。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周中雨)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