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赵孟頫楷书《赤壁赋》的字帖,此作被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之中,是碑帖拓本的形式,我们较为熟悉的是他用行楷书写的《前后赤壁赋》,此作是以楷书的形式写就,与他的日常风格有些差异。
![]()
赵孟頫虽行楷之书闻名于世,但他五体皆通,楷书更不在话下,例如他的名篇楷书之作《胆巴碑》,但不同的是,赵孟頫哪怕是写楷书作品其中也不完全是楷,且他的楷书之中总会带着那么一点的行意。
![]()
关于此作是否为真迹,我个人认为是伪作托名的可能性较大,首先是最后落款处让人看了很是奇怪先是一个大大的楷书赵字,然后就是行书的小字子昴。
最后一个书字也是大大的楷书字样,如果不加这两个楷书的话,单一个子昴还是比较正常的。在赵的大多数书法落款之中他也只是落个小行书子昴,而这个子昴就是和其他书作上的一模一样,应该是从那边给扣下来的。
![]()
在书法领域,“托名” 这一种现象由来已久,书法托名指的是作品并不是所署书写者本名,而是假借他人的名字所作且是模伪他人的笔迹,最常见的是模仿当代名人之作。
在宋朝米芾就曾托名诸多书帖来造假,怎奈他的书法水平之高,让很多专家都给带了过去,害惨了专家们的研习考究工作。
![]()
在古代传承中因战乱等误认作者、书家故意以他人名署名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古代书法学习中,学习者模仿名家风格,达到较高境界后以名家名署名,无恶意;二是经济利益驱动,明清时期作坊式机构伪造名家作品谋利;三是个人情感因素,书法家因崇拜偶像,创作时以偶像名义署名。
![]()
其中这第二点在清朝时期由为长见,当时的书坛盛行赵孟頫的书风,学习者众多,这也让商家有利可途,其中就有一件赵孟頫的楷书《四时读书乐》,后考究是成亲王托名的作品,而此作与这部作品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不过此作在笔画上更为的细腻,我认为更贴近于赵的真迹。
![]()
但此作是以刻石流传的碑帖,与赵孟頫的传统墨迹也是有所区别,此帖在网上也是较为少见,如果直接百度搜索可能都搜不到。大家都知道,赵孟頫书法成就巨大,书法风格独特,楷书更是独树一帜他写的楷书,不像一般人印象里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老样子。
![]()
仔细看他的字,每一笔都圆乎乎、柔嫩嫩的,就像春天里随风摇摆的柳条,写起来特别流畅自然,越看越有味道。但这 “软乎乎” 的笔画里,其实藏着不小的劲道,就像棉花裹着铁块,看着柔和,实则有力,这种 “外柔内刚” 的感觉特别迷人。
最绝的是,他写楷书的时候还偷偷 “夹带私货”,把行书那种潇洒连贯的笔法融入其中,让原本容易呆板的楷书变得灵动起来,就像给严肃的老学究穿上了飘逸的衣裳,既有楷书的稳重,又有行书的活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无论此作是否为真或伪,看其字笔画和结构都是一帖不错的书帖,喜欢赵体的书友也可以选择欣赏或临习一下。书写此帖的人也必定是一位书法高手,能将赵体展现得如些淋漓尽致。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