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牧心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第八章
本章是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评价。在前章,孔子批评了那些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伪君子,以及那些自持“予知”中庸,却不能“期月守”之人,此二者均属于“反中庸”之类。然而,并非所有人皆这般,颜回就是一个能够真正理解并恒常持守之人。颜回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庸之道并非遥悬于天、令人望而却步的空洞理论,它乃是切实可行的道理。
颜回之“择乎中庸”不是妥协,乃是择定生命的锚点,是颜回经过审慎辨析后,选定了一条符合天道人伦的生命路径。这不是随便选条路,而是像匠人相玉般,在万千矿石中认准最温润的那一块。这种选择智慧使他的生命丰富多彩。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能从夫子的只言片语中洞见大道;他“不迁怒,不贰过”(《雍也》),懂得在情绪与过失中分辨可恕与不可恕的边界;甚至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的困厄里,他依然能择定精神的富足。这种“择”,是智慧的筛选,是价值的排序。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颜回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不仅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还能够恒常持守不松懈,这便是“真知”。关于“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朱子注曰:“拳拳,奉持之貌。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颜子盖真知也,故能择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无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古往今来,懂得“中庸”之道,能够分辨善恶是非之人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像颜回这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之人则凤毛麟角。很多人都陷入了“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的挣扎之中——道理我都懂,但臣妾就是做不到。即使做了,也不过是一时之兴致,而“不能期月守也”。
《周易》有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颜回的“拳拳服膺而弗失”,正是积善成德的注脚。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功业,却用一生的坚守,让所得之“一善”在平凡中开出最璀璨的花。我们或许做不到颜回那样“贤哉回也”的圣人,但至少可以学他“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的智慧与坚持。毕竟,生命最珍贵的,从来不是走了多远,而是走对了方向;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守住了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