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耐克”鞋,成本只有50元,却能卖到1200元!
这背后的利润高达2400%,难以置信吧?
然而,这只是假货市场冰山一角。
据统计,假货的利润普遍在7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00%!
但令人费解的是,即便知道是假货,消费者们仍趋之若鹜,前赴后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假货泛滥,消费者难辨真伪
当今社会,假货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服装、鞋帽、箱包、手表、化妆品、电子产品……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假货的影子。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工艺粗糙、用料低劣,有的却精心仿制、以假乱真。
![]()
不管是街边小店,还是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仿货”。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要分辨真假并非易事。
一方面,多数人对品牌了解不多,缺乏专业鉴别能力。
另一方面,造假者手段越来越高明,一些fake货在外观、手感上几乎与正品无异。
很多消费者稀里糊涂就上当受骗,花了不少钱买到劣质山寨货,事后才恍然大悟。
更令人担忧的是,假货问题已从奢侈品领域蔓延至民生领域。
一些不法商贩竟将注水肉、地沟油、假药等危及健康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投入市场。
![]()
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无孔不入的假货,消费者们叫苦不迭,维权举步维艰。
追求品牌,买A货成“理性”选择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品牌效应愈发凸显。
人们购物时,已不再单纯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更看重品牌所带来的面子和身份认同感。
一些国际大牌,更是被赋予了“身份的象征”的含义。
![]()
不少人为了攀比虚荣,争相追捧名牌,生怕被他人瞧不起。
可动辄几千上万元的正品奢侈品,并非普通工薪阶层能轻易承担得起的。
怎么办?买A货成了他们的“理性”选择。
这些山寨奢侈品,从外观到做工都极尽仿真,却只需花费正品一小部分的钱。
既满足了虚荣心,又没花太多钱,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不少人开始有意追求A货,甚至以买到品质高、价格低的“超A”为荣。
他们频繁光顾各大“奢侈品A货”店,在朋友圈、社交平台上大肆炫耀和安利。
![]()
一些论坛和微信群里更是交流“A货”心得的重灾区。
在这种风气的助推下,买A货渐渐成了一种“明智”的消费选择。
殊不知,买A货不仅是对自己的欺骗,更是对正品品牌的侵害。
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品牌形象遭到削弱,正品销量下滑……
买A货的恶果最终会反噬每一个消费者。
更何况,A货良莠不齐,三无产品不在少数,消费者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
利润惊人,假货产业链日益壮大
制售假货之所以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润实在太过丰厚。
以假鞋为例,一双鞋成本五六十元,批发价就可达三四百元。
零售更是能卖到上千元,利润率轻松超过2000%。
这样的暴利,即便偶尔被查处,也足以让不法商贩铤而走险。
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一条条假货产业链迅速形成,并且日益壮大。
参考资料:人民网2018年8月2日——误导消费者的山寨货就是假货
![]()
上游新闻——上海查获1.2亿元莆田造假球鞋,假鞋成本仅50元
![]()
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到批发零售、物流配送。
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一些制假窝点常年藏匿于城乡结合部,设备简陋,却昼夜赶制,供货源源不断。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专门仿冒知名品牌,从包装到防伪都精心模仿,让消费者很难识破。
![]()
还有卖家雇佣“网络水军”,在各大电商平台刷评论、作推荐,用心良苦地忽悠消费者上钩。
在层层利益链条的驱动下,假货市场越滚越大,成了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疾。
消费者“知假买假”,助长违法行为
面对假货横行的局面,一些消费者非但没有坚决说“不”,反而选择了“知假买假”。
他们心知肚明买到的是A货,却还是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不外乎贪图便宜、追求新款等心理作祟。
这些人往往对价格比较敏感。
他们算清了账,花一两百元买个“A货”,比掏几千元买正品划算多了。
也有人是冲着款式新颖去购买这些一些“A货”。
![]()
而有的甚至抢在正品上市前就推出“同款”,满足了他们追新求异的欲望。
还有少数人存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能淘到超高仿的“A货”,以假乱真不被识破。
殊不知,买A货就是在为制假售假大开方便之门,纵容了违法行为。
消费者的需求是假货市场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不法商贩得以逍遥法外的保护伞。
一旦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假货产业链就难以为继。
反之,知假买假的人越多,假货问题就会越严重。
更何况,买A货除了让自己背上道德的包袱,还可能面临货不对版、质量堪忧的风险。
一旦出现问题,维权无门,只能吃哑巴亏。
即便侥幸买到质量过关的“A货”,售后问题可是堪忧的。
![]()
加强打击,共创诚信消费环境
面对假货泛滥,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斩断假货产业链,净化市场环境。
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制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2020年,全国共破获制售假案件1.8万起,捣毁窝点2600多个,涉案金额高达17.8亿元。
公安部还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昆仑”行动。
重拳出击食品、农资、医药等重点领域制假售假。
但打击假货,光靠政府还不够,还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
![]()
正品企业要加强品牌保护,完善防伪措施,积极配合执法部门打假。
电商平台也要承担起责任,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网购环境。
而消费者更是打假的关键力量,我们要提高警惕,不图一时便宜而买假。
以实际行动抵制假货。
对于发现的制假售假行为,要勇于举报,为净化市场尽一份力。
结语:
假货横行,利润惊人,背后反映出一些消费者虚荣攀比、贪图便宜的心理。
对此,我们既要加强打击售假造假行为。
更要引导消费观念回归理性,让诚信消费蔚然成风,远离假货的危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