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了一堆"高级文献",却暴露你根本没读懂
正在菜市场帮丈母娘挑土鸡的老王手机震动,去年这时他也在改职评论文。屏幕上张工留言:"你说白皮书用不得?我今年引的全是省统计局年鉴啊!"
薅着鸡脖子的当口,老王想起市研究所的徐姐。她论文里引用了七篇《重点行业能耗分析报告》,评审会上被追问:"为啥连续三年用同源数据却得出相反结论?"全场安静得连PPT翻页的电流声都听得见。
![]()
在期刊社干了八年的老赵有职业病:看见参考文献页码超三位数就胃疼。上周某能源集团总经济师投稿,前二十条注释清一色红头文件编码,像排队军训的士兵。老赵直接给副主编批了句"此人可能更适合文印室"。
最危险不是从知网扒文献,而是扒都扒得没水平。知道省厅课题参考文献库啥样吗?真正深耕领域的人,引用省级年鉴会精确到条目编码,引行业报告必查数据采集口径,像老中医问药材炮制火候一样认真。
![]()
昨天校评审会,位立领衫老先生突然举起论文问:"你的对策建议怎么和政府公报第五部分有86%的重合?"我数着窗外梧桐叶等他回答,眼看掉了七片叶子,人还没吭声。
最近发现个现象:能把市级社科基金申请书改出学术味的作者,往往同时在准备经济师材料。这种人引文献时会突然来句"2023年第三季度该指数经笔者重新测算应为..."——瞧,这就是评审找的"活人味"。
![]()
论文写到卡壳的深夜,不妨停下来把参考文献单独看看。如果满眼都是官网链接或单位内刊期号,建议现在就下楼买包烟——明早肯定要接复审电话。
评论区留个灯谜:都说要"带着问题找文献",那踩着文献找问题的该怎么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