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激昂,万人齐唱
掌声如雷鸣,呼声似海啸!
这一刻
盐城队16号队员单伟的内心
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
多年在绿茵场上驰骋的他心潮澎湃
“身披盐城队战袍,为家乡荣耀而战
怎能不令人自豪?”
6月28日
发生在盐城奥体中心的热烈场景
已深深地印在单伟的心里
被广大盐城球迷称为“草根球员”的单伟,目前在“海底捞”宝龙广场店做兼职服务员。自幼怀揣足球梦的单伟曾是追风少年。出生于2002年的单伟在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读书时,被学校足球教练看中,选入学校足球集训队,由此开始了足球人生的艰难跋涉。上午文化学习,下午2节课后开展足球训练……经过3年多的刻苦训练,单伟的足球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他和另外几名小伙伴被来自北京的“球探”看中。
单伟说:“学校教练带着我们几个10多岁的小孩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陌生的环境起初让单伟他们觉得很新鲜,但现实很快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逐梦的艰辛。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融入当地生活,要高度自律地完成文化学习和日常训练,还要学会照顾自己。这对于10多岁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足球这项运动是很残酷的,充满未知。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最终站到绿茵场上圆足球梦的人,只是金字塔的顶端。大多数追逐足球梦想的少年往往由于各种各样不可控的原因,虽努力前行但无法攀上胜利巅峰。
在北京,单伟进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体育学校,从此踏上了更专业的足球道路。学业初步完成之后,从北京到贵州,后来再到苏州昆山,在职业赛场上,单伟健步如飞,追逐梦想。虽说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但现实中往往会直面很多想不到的坎坷。单伟18岁时就遇到堪称“灾难级”的一道坎。一场比赛中单伟受了比较严重的伤,休养了半年多时间。单伟来自普通家庭,为了让他练好球,多年来家里花了不少钱,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2023年,在多重考虑之下,单伟回到家乡盐城。单伟觉得,多年漂泊打拼,亏欠妈妈太多,得好好陪陪妈妈,一起承担生活压力,创造幸福生活。
为了生活和梦想,单伟非常拼。回盐城之后,单伟在一家足球俱乐部从事足球青训工作,一个月有数千元收入。妈妈在盐城市区某街道从事家政服务业,收入也不高。平时生活开支再加上每月要还2000多元房贷,家庭经济压力不小。一次,单伟无意中看到“海底捞”招聘兼职服务员的广告,工作时间是晚上10时至凌晨2时,薪资按小时结算。“正好两份工作兼顾,多挣些钱。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好起来的。”单伟说。就这样,单伟开始了白天做足球青训、晚上当“海底捞”服务员的生活。起初在海底捞做服务员,单伟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毕竟是搞体育出身,单伟走起路来脚步生风,干事利落,学东西还快。店长和工友们对单伟赞赏有加,觉得小伙子话虽不多,但踏实肯干,积极上进。
今年年初,单伟在朋友圈里了解到,江苏即将举办“苏超”,盐城足球队发出组队“招募令”,单伟立刻在网上报名。多年的足球经历让单伟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经过体能测试等测试之后,单伟成功入围盐城足球队集训大名单。自此,单伟又开始了以足球为核心的新生活。为了保证正常参加球队训练,单伟暂时辞去在俱乐部的青训工作,白天参加训练,晚上继续在“海底捞”工作。盐城足球集训队安排在东台某地开展训练,单伟过上了“三点一线”的日子:晚上在“海底捞”工作,工作结束回家,第二天一早赶到集训地点参加训练。盐城足球集训队相关负责同志既心疼又有点担心:“小伙子很勤奋,也太辛苦。”
对于单伟来说
内心更多的是兴奋
此次加入盐城队
能在“苏超”赛场上继续追逐足球梦
恰似灿烂的闪电直击心灵深处
让倔强的心燃烧起来
更似明亮的一道光照亮人生道路
让坚定的步伐一路向前
6月21日,盐城队客场对阵宿迁队,单伟作为替补队员随队参赛,最终未能上场冲锋陷阵。坐在替补席上的单伟紧盯赛场,时而欢呼,时而顿足。比赛最终定格为1比0,盐城队获胜,单伟与队友们热情相拥,共同庆祝,向观众致谢。6月28日,在盐城奥体中心举行的盐城队对镇江队比赛中,单伟进入首发阵容,披挂上阵。单伟的妈妈来到现场为儿子和他的队友们加油助威。
6月28日晚,单伟(前排右一)首发出场,迎战镇江队
比赛开始前,单伟努力深呼吸,平复激动的心情,热切的目光投射到看台上的人群,努力搜寻妈妈的身影。虽然没找到妈妈的身影,但单伟感受到妈妈充满期待和骄傲的目光,更感受到全场观众的热情,信念在心中油然而生:“拿出最好表现,奉献给妈妈,奉献给广大盐城球迷。”
比赛开始后,单伟表现活跃,拼抢积极,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强烈的进取心,对镇江队后防线造成较大威胁。上半场补时阶段,单伟在前场觅得战机,踢出一记极具威胁的射门,可惜未能得分。赛后,单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十分感谢教练组让我首发,我一直努力想踢进球,略微有点遗憾,没能进球。最重要也是最高兴的,我们盐城队胜利了!”
妈妈在赛场为你加油
6月28日晚,盐城奥体中心灯火璀璨,“苏超”联赛盐城队对阵镇江队的比赛即将打响。在喧闹的看台上,有一位特别的观众,她是盐城队16号球员单伟的母亲。
傍晚6时不到,单妈妈早早来到检票口,手里紧攥着门票。“请您出示身份证。”检票员话音刚落,单妈妈已经递上证件。
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球场,单妈妈脸上始终带着掩不住的笑意。落座后,她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锁屏照片还是单伟少年时离家赴京训练时拍的照片。放下手机,她拿起“加油棒”用力吹起,眼角的笑纹更深了几分。
距离开赛还有一个半小时,单妈妈静静坐在座位上,与周围已经开始呐喊的球迷形成鲜明对比。她说:“单伟一年级就参加了校足球队,孩子是真的热爱足球,作为母亲的我当然要支持。”
多年来,单妈妈一直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支持儿子踢球。却不想前些年的一单生意让她亏损了不少。痛定思痛,她转行做起了家政服务。“虽然比较辛苦,收入也不算高,但比较稳定,相信和儿子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单妈妈咬咬牙贷款买了房,懂事的单伟坚持要承担还贷重担。
“在北京训练时,单伟曾因脚踝骨裂休养大半年。”单妈妈回忆道,“看着孩子受伤不能踢球时低落的样子,我很心疼,更不忍心说让他放弃的话。”
赛场广播响起“16号,单伟”的播报,大屏幕上出现儿子的大幅照片,一直平静的单妈妈突然显得有些慌乱。她不自觉地鼓起掌,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比赛中,每当有球员倒地,她都会紧张地半蹲起身张望。“很多人是来看球的,我是来看人的。”单妈妈说,“我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地踢球,希望场上的孩子们都不要受伤。”
上半场临近结束前,单伟在禁区前的一记劲射被门将扑出,单妈妈用力鼓掌。“这孩子这些年踢球可没少拿好成绩。”她骄傲地对记者说,“家里冠军奖牌都有10多块了。”
在绿茵场上奔跑的单伟,此时已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但看台上那热切的眼神始终追随,眼神里盛满了一个母亲最深沉的爱与牵挂。
比赛结束,盐城队2比0战胜对手。单伟和队友们绕场向观众致谢,赛场掌声雷动。单妈妈早已起身,满脸喜悦,双手挥舞,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但我们相信,单伟一定能听到妈妈的呼唤,感觉到妈妈的欣慰。此刻,胜利的喜悦一起分享!
“海底捞”员工看单伟——有些腼腆内心很“沸腾”
正驰骋“苏超”赛场的草根球员单伟,是“海底捞”宝龙广场店里一名热情周到的服务员。他的同事这样形容单伟:“话不多,但干起活来很有激情,走路都是一阵风似的,怎么说呢,有点像沸腾的火锅。”店长程泽奇提起单伟,语气里满是骄傲:“这小子,从最基础的‘走锅’学起,先做传菜生,一步步成长,现在已是能独当一面的服务员了。”刚来时,单伟还有些腼腆,但很快,他的拼劲就感染了所有人,像“永动机”,把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而热烈。值班经理孙超笑着说:“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得知单伟踏上“苏超”赛场,“海底捞”宝龙广场店的所有人都成了单伟坚强的后援团。店长程泽奇表示,要为单伟设立“进球奖金”,还热情地向单伟和他的队友发出邀请:“有空时把队友们都带来吃火锅,我请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