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ndrej Karpathy 的一条推文,Vibe Coding(氛围编程)成为当下 AI 应用的一股新潮流。它强调沉浸于氛围,拥抱一切可能,忘记代码的存在。你无需写一行代码,甚至不必知道什么是代码。
它的出现,为 AI 应用打开了另一种可能。Vibe Coding 改变的不只是工具的使用方式,更是人与技术互动的心态。但这或许只是开始。如果这种轻松自然、以语言为核心的交互方式,能够深入渗透进日常工作,会发生什么?
Genspark 创始人景鲲给出了他的答案。「这听起来也许有点疯狂,但我相信,AI 将逐步推动社会进入每周 3 天工作制。而这一转变,会由一场我称之为 Vibe Working(氛围工作)的运动开启。」
从 Vibe Coding 到 Vibe Working,是一次对工作的重新定义。正如 Genspark CTO 朱凯华(Kay Zhu)在面向企业技术决策者的 VentureBeat Transform 大会上所说:「我们的愿景很简单,我们想把 Cursor 带给开发者的体验带到所有人的工作空间中。」他们希望,不只是程序员,每个人都能拥有一种更自由的工作状态。
在现场,朱凯华展示了 Genspark Super Agent 如何打破既有的工作流。他让 Genspark 给 VentureBeat 创始人 Matt Marshall 打了个电话,请求将自己的演讲时间调到吴恩达(Andrew Ng)之前。「这种电话我不太想亲自打,所以我就让 Agent 去搞定。」他笑着说。
24 人团队,0 元广告投放,10 周上线 8 个主要产品,45 天实现 3600 万美元 ARR,Genspark 的快速增长说明:自主智能代理平台已经走出实验室,具备了商业可行性。
继《》之后,景鲲又陆续发布了三篇题为「Seeing AGI」的思考,谈 AGI 如何到来,人类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构建 AI 原生团队。这些内容都聚焦在人与 AI 的关系。而第四篇,则落在一个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观察上:AI 正在改变的,不只是我们能做什么,更在于我们对「工作」本身的感受。
他相信,只要人类保持创造力和学习的心态,就能完成许多以往无法完成的事。一如 William Gibson 所说:「未来已至,只是尚未均匀分布。」谁先迈出那一步,谁就更早感受到未来。
以下为第四篇真格编译全文:
![]()
Genspark CTO 朱凯华在 VentureBeat Transform 大会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承受了很多年工作压力。每当感到吃不消,我就会安慰自己:这些压力是有意义的,啃下难题能让我变得更有创造力。这是我对抗压力、保持动力的一种方式。
但在过去一年半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随着我开始越来越多地与 AI 协作,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过去那套心理建设了。并不是我在刻意逃避压力,而是因为工作的感受真的变了。我不再那么绷着了,和 AI 合作更像是与一个搭档一起做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变得更轻松、有趣。
这种转变就是我所说的 Vibe Working。我相信,这样的体验变化,预示着人类与 AI 协作方式的一种进化。
![]()
什么是 Vibe Working?
想理解什么是 Vibe Working,得先从 Andrej Karpathy 对 Vibe Coding 的定义说起:「完全沉浸于氛围,拥抱指数式变化,忘记代码的存在。」
他说的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不再执着于控制每一个细节,而是顺着 AI 的能力往前走,接受它的建议,不再逐行审查,而是通过对话让它自己修错、调整,而不是亲自去调试每一个 bug。
我逐渐意识到,这种状态已不止于编程。Vibe Working,是当你把这种心态带入各类工作场景时发生的转变,无论是战略、设计、写作、分析,还是规划。它的本质,是你不再觉得一切都要由自己掌控,而是把任务真正交给一个超级聪明的搭档,然后开始享受彼此协作的过程。
这时,你已经不是在「使用 AI 工具」了,而是在即兴共创,就像一组即兴演奏的乐手,或是一支默契配合的运动队。你输出的成果是鲜活的,因为它不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而是在真实的创造中自然生成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情绪上的转变。传统的工作更像是一场与阻力的对抗,要咬牙克服层层障碍,迫使自己找到解法。而 Vibe Working 是乘风破浪,顺势而行。一次工作下来,你不是被掏空的,反而充满能量;不是如释重负,而是真正感到兴奋,因为你享受了这个创造的过程。
![]()
我如何走向 Vibe Working
对我来说,走向 Vibe Working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23 年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用 AI:写邮件、总结文档、回答具体问题。这些用法还只是把它当作工具。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我们开发 Genspark 的 AI Slides 功能时。做 PPT 一直是个费时费力的工作:花好几周查资料、学习新概念、提炼观点、写大纲,最后还要请同事帮忙美化页面。
但第一次用上 Genspark Super Agent 的 AI Slides,我完全惊住了。它能自动查阅多个来源、生成有说服力的内容、设计出完整且专业的视觉呈现,全都一气呵成。它获取信息的广度远超我,设计出的风格是我不会做的,提出的观点我从没想过,却直击要点。原本几周的工作,现在只需要 5-10 分钟。
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很深刻。我原本心里想的是:「这不够好」「有错」「也就一般吧」。但慢慢变成了:「这也太强了吧」「这比我自己做得好多了」「那我以后还做什么呢?」
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个很本质的人类心理:当我们还没被机器超越时,会本能地挑毛病。但一旦它的表现明显超过我们,我们的反应就会变成一种更深的自我质疑:「那我还能贡献什么?」
从那之后,一切都变了。当我真正承认 AI 在很多方面确实更强,我不再抗拒它,而是开始顺着它往前走。那一刻我甚至感到身体都放松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从「人和工具」变成了真正的协作。我进入了 Vibe Working 的状态。
我开始想,当结果不如预期,往往不是 AI 不够好,而是我给的上下文还不够清晰。好的 AI 协作,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靠的是清晰的沟通。
这种转变让我心理更轻松,身体更有劲,效率也更高。
这种变化并不只发生在我身上。整个 Genspark 团队都经历了类似的心理跃迁。我们现在几乎每周都在发布新产品,有 80% 的代码是由 AI 写出来的。反直觉的是,AI 做的事情越多,我的压力反而越小,效率也指数级上升。
我相信,这样的转变很快会成为共识。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会经历这场心理上的转折,重新体验工作的意义。
![]()
Vibe Working 的四个阶段
通过大量实践和对团队变化的观察,我总结出人类与 AI 协作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怀疑中的使用
我们提问,AI 回答,但下意识地挑毛病。脑子里反复的是:「这不够好」「有错」「也就一般吧」。我们依然牢牢掌控方向和决策,不断质疑 AI 的输出。这是大多数人的起点,也是很多人被困住的阶段。不是因为 AI 不行,而是我们还没真正承认它的能力。
第二阶段:高效的任务交付
我们开始把具体任务交给 AI,自己则负责整体策略。但我们仍是从「上对下」的角度来用它。这种协作方式确实提高了效率,也保留了传统的工作分工,但我们仍在用管理者的思维,而不是共创的心态,自然也难以释放 AI 的指数级潜力。
第三阶段:流动的协作
真正的心理转变从这里开始。我们承认,AI 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超我们,于是放下控制,与它顺流而行。协作变成了真正展开的对话,AI 会挑战我们的假设,我们也会回过头提问。我们的心态开始转变:「结果不好,十有八九是我没用对。」这一刻,我们进入了 Vibe Working 的状态,压力也随之缓解。
第四阶段:创造性的共生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与 AI 实时共创,你一句我一句,不再计较谁先想到哪个点。工作结束时,我们感到的是兴奋,而不是疲惫;是能量,而不是解脱。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涌现式创造。那些方案是活的,因为它们来自真实的协作,而非事先写好的程序。一旦体验过这种状态,传统的工作方式就会显得缓慢又受限。
![]()
如何更快进入 Vibe Working 状态
真正的障碍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大多数人对待 AI 的方式,还是像在对一个助手发号施令。但 Vibe Working 的转变,发生在你开始把 AI 当作一个聪明的同事来看的那一刻。
从小事开始,不必一上来就让它参与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你可以先尝试用 AI 写一份报告,或者做一页 PPT,全程只通过提示完成,不手动修改。
也可以更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困惑,通过多轮对话补充上下文。与其问「我该怎么解决 X」,不如说:「我在试着理解 X,但我对 Y 有点模糊,也担心 Z。」
神奇之处往往就在这里。当你不再只求答案,而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AI 才真正开始与你共创。
别再抱着「测试」的心态,把 AI 当成一个随时要你打分的工具。也别指望一条 prompt 就搞定一切。不如换个思路,把它当作一个超级聪明的同事,一起持续对话、不断打磨。
试着去想:「AI 是我聪明的搭档,它需要的是上下文,而不是读心术。」
我想坦率地说,我写这组文章不是为了推自己的产品,只是想真诚地和朋友、同行分享我的感受。但我也必须提一句:截至目前,Genspark 是唯一一个真正支持代理式(agentic)全流程协作的平台。前提是你愿意放下旧有的工作习惯,真正投入进去,去体验我所说的这种状态。
越早跳出旧有心态,越早收获真正的高效与从容。
最后想说,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涌现。它本质上不同于我们过去习惯的那种压力驱动、不断内耗频繁的状态。
Vibe Working 不只是提升效率,更是帮你从工作中拿回时间与松弛感。那些原本被工作吞掉的时间,你可以用来陪伴家人,或投入真正让你热爱的事。
这种转变已不可避免。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