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诸神的黄昏尽数上演,这一次是张亚东。与其他企业家相比,他绝非等闲之辈,不仅做过大连的城建局长,还做过大连副市长,他的传奇色彩就在于从体制内的光鲜步入到央企的舞台,造就地产神话的大神。他想功成身退,归于平淡,享受退休生活,如果没有香港机场的折返或许他此刻正享受着温哥华的浪漫时光。一张飞往加拿大的机票,飞不出去的,是一位地产大佬背后的财务谜团、家族布局、权力游戏。
第一章:香港机场的“精准拦截”
五月的香港国际机场,人潮涌动,广播声此起彼伏。一位年近六旬、衣着考究的男子,拖着行李箱,步履沉稳地走向飞往加拿大的登机口。他,是绿城中国前董事会主席张亚东。然而,就在登机闸口前,几名神情肃穆的工作人员悄然出现,拦住了他的去路。这趟远行,戛然而止。
多位消息人士证实,这位曾执掌千亿房企的地产大佬,在上个月的这个瞬间,被有关部门“精准拦截”。张亚东略显“匆忙”的出国行程,成为了有关部门决定提前“收网”的关键信号。命运,在此刻陡然转向。
![]()
第二章:仕途折戟与“投奔绿城”
时间回溯至2016年。彼时,57岁的张亚东已在大连深耕近三十年,官至大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正厅级干部。然而,仕途的变数悄然而至——在这年11月,他意外落选市委常委,卸任统战部部长。
巨大的落差之下,张亚东亟需寻找新出路。在“贵人”运作下,他选择投身央企二级单位——刚刚重组、前途未卜的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从手握实权的正厅级地方大员,到央企体系内一个副厅级岗位,其间的心理落差,懂的人都懂。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此时。绿城中国时任总裁曹舟南,这位以强硬著称、只认绿城利益的“守门人”,正陷入与绿城大股东中交集团及创始人宋卫平的微妙关系中。曹舟南强硬拒绝了中交希望借助绿城盘活基础设施项目及土地资源的诉求,也挡回了宋卫平希望绿城投资其新创蓝城集团的计划。这种“只站绿城”的固执立场,最终使其同时失去了中交和宋卫平的信任。
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曹舟南向“老熟人”张亚东伸出了橄榄枝。绿城在大连有项目,曹舟南与曾担任大连市住建局局长的张亚东早有交集。看着在“城乡建设”郁郁不得志的张亚东,曹舟南发出了邀请:“来绿城,我们一起干,兄弟齐心,抱团取暖。”
一边是前途未卜的重组央企,一边是风光无限的千亿房企,对张亚东而言,选择不言而喻。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运作,于2018年初空降绿城,担任党委书记及执行总裁。仅仅三个月后,曹舟南“挂印而去”,张亚东则顺势接任行政总裁。曹舟南恐怕未曾料到,他亲自引入的“战友”,竟成了取代自己的关键人物。
第三章:掌舵绿城与“华丽转身”
坐上绿城总裁宝座,张亚东迅速展现其高超手腕。他的第一步棋,便直指大股东中交集团的核心诉求。
2018年8月底,杭州黄龙饭店高朋满座。在张亚东操办下,绿城中国与中交集团下属16个单位举行了盛大的签约仪式,涉及近30个项目,总金额高达2500亿元。更为高明的是,张亚东几乎请来了中交体系内所有重量级领导。这场“态度秀”效果惊人——项目能否落地、操作是否可行或许存疑,但张亚东的“诚意”和“执行力”瞬间俘获了中交领导层的心。
对创始人宋卫平,张亚东的“感情牌”同样打得炉火纯青。他深情回忆:“2008年,宋董来大连考察,我遇到了这位房地产界的宗师。”面对这位行业精神领袖,张亚东的赞美毫不吝啬。宋卫平显然颇为受用,在张亚东接任总裁时,他不遗余力地公开力挺:“绿城的总裁不好当,但我充分看好张亚东。他是大连副市长出身,主抓过城建,精通房地产,足球也踢得好,绿城足球交给他我也放心。”短短两个多月,张亚东便赢得了宋卫平的信任与托付。
担任总裁不到一年,张亚东再次登顶——2019年,他成为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与此同时,他宣布了一个震撼决定:辞去在中交集团的所有职务!绿城官方给出的解释充满“情怀”:张亚东此举是为了“净化身份”,彻底告别体制,成为“纯粹的绿城人”,“代表全体股东利益”。
在“宇宙尽头是编制”的普遍认知下,张亚东的“断腕”之举引来无数侧目。然而,当后来绿城年报数据被披露,这份“决心”似乎蒙上了一层现实的阴影。自2018年掌舵绿城至2023年底离任,短短六年半时间,张亚东从绿城领取的公开酬金总额高达7114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每年价值约1000万的购股权和股份奖励。绿城为他放弃的“宇宙尽头”,构筑了一个无比璀璨的“金灿灿的新世界”。
第四章:构建“帝国”与暗流涌动
成为“纯粹的绿城人”后,张亚东开启了真正的“掌舵时代”。他代表“全体股东利益”,对绿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结构优化”和“人事洗牌”,一步步将权力核心攥于己手。
核心区域易主:
华润、蓝光背景的迟锋被调来掌管绿城大本营浙江区域;万科背景的王永彪接任华南区域总经理。
“大连帮”崛起:
其大连旧部尚书臣(曾任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金普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职)被调入绿城,不仅接替了老绿城人郭晓明华南区域董事长的位置,更身兼党委委员、党群办主任、董秘、东北区域董事长、董事会办主任、总裁办主任等数职,成为张亚东的“绝对嫡系”。
元老调离:
宋卫平的旧将王俊峰被调离核心业务,派往代建板块绿城管理担任行政总裁,而张亚东则亲自兼任绿城管理董事长。
“影子内阁”:
2019年,张亚东特意从中交系统“点名”要来了背景与自己高度相似的李森(曾任中组部干部、辽源市委常委、中交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委以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党委书记的重任,负责党群、战略规划,位列核心经营班子。李森的到来,进一步巩固了张亚东的权力网络。
一番“乾坤大挪移”,绿城中国与绿城管理两大上市公司,尽在张亚东掌握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摆脱大股东中交的“掣肘”,张亚东甚至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稀释中交持有的股份!
他的底气,来自于绿城第二大股东——九龙仓集团的支持。九龙仓一直以财务投资者自居,并无意亲自操盘绿城。当中交入主之初,九龙仓曾与中交并列第一大股东。张亚东的“去中交化”意图,得到了九龙仓的默许。这一微妙倾斜,让中交猛然警觉:这个由自己扶上马的家业,管家竟已试图替主人做主!权力棋盘上的裂痕,已然无法弥合。
第五章:权力崩塌与风暴来袭
棋局终有落子时。2023年底,大股东中交与二股东九龙仓在香港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谈判。代表中交出马的,正是接任张亚东董事会主席位置的刘成云。谈判桌上,双方立场针锋相对,气氛紧张。最终,九龙仓选择了让步。失去了关键盟友的张亚东,结局已然注定。
2023年12月,绿城中国发布公告:张亚东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权力更迭的序幕拉开,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令人窒息的连锁反应:
尚书臣“消失”:
张亚东辞职仅一个月后,其头号心腹尚书臣便辞去董秘职务,随后彻底“失联”。
李森“失联”:
几乎同时,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党委书记李森也“杳无音信”。这位张亚东特意从中交系统调入的“影子重臣”,同样消失在公众视野。
多米诺骨牌:
绿城体系内,其他一串与张亚东关系密切的名字也相继“消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这场始于香港机场的“拦截”,其影响远超一人一企。张亚东这位试图在商业世界构建“新帝国”的前体制精英,其“通关失败”的瞬间,已成为一场席卷而来的国企反腐风暴最醒目的注脚。
终章:悬崖峭壁处的警示
从大连副市长到绿城掌舵人,张亚东用六年半时间完成了从体制精英到商界巨擘的华丽转身。他曾以为能摆脱“宇宙的尽头”,在绿城的广阔天地里运筹帷幄,构建属于自己的商业规则与权力版图。巨额薪酬、人事布局、资本运作……每一步似乎都尽在掌握。
然而,当个人意志不断膨胀,当权力之手越过边界,当决策染上灰色,万丈雄心便已在悬崖边游走。香港机场那道未能通过的闸口,冷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任何试图在党纪国法之外构筑的“王国”,终将如沙堡般倾覆。
张亚东的黯然离场、尚书臣的悄然消失、李森的杳无音讯……这一连串名字的沉寂,不仅是一家明星房企的权力更迭史,更是新时代反腐风暴下的一记洪亮警钟。它提醒着每一位身处权力场、资源场的人们:
风光无限处,亦是悬崖峭壁时。纪律的红线,是永远无法绕行的通关密码。
来源:我是资金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