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淳
这次的充电宝爆炸事件,烧的不是行李箱,是整个行业的遮羞布。
多家头部品牌因电芯等存在安全风险大规模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部分型号批次的充电宝3C认证被取消。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紧急通知,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内卷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小品牌爆了,大品牌炸了,不是谁失手,是全员内卷,导致的质量断崖。
2018年的时候,10000mAH的充电宝99元。现在30000mAH的充电宝只要99元,容量7年增加到3倍,价格却没变。
商家的毛利率从34%,一路跌到只剩个位数,最低3%。抽检的不合格率,则从19.8%飙升到37.5%。
为什么这一次罗马仕、Anker、小米,统统中招?因为他们都用了同一家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
而为了压成本,安普瑞斯把电芯外包给了江西一家代工厂。
代工厂为了省钱,送样用合格隔膜,批量生产时换劣质膜。
结果锂枝晶刺穿隔膜,直接短路起火。
你以为他们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当然知道。但现实就是:用好材料,立马亏死;用坏材料,出事再说。
极致内卷的后果,就不是个别品牌翻车,是整个产业链联手跳坑。
更讽刺的是:这些出事的产品,全都有3C认证。3C从护身符,变成了遮羞布,又被一把扯下。
最魔幻的是,这次没出事的,反而是华为和OPPO。恰恰是它们,没有参与到内卷之中。
因为华为根本不靠充电宝赚钱,只是用来消化手机电芯的库存,10000mAH卖139元,质量高、价格高,销量也很少。
结果是,最安全的没人买,最危险的反而冲上热榜。
这就是整个行业“内卷”出来的荒诞生态:谁越认真,越卖不动。说白了,消费者花的每一块钱,都在逼厂商在安全上妥协。
原来消费降级的尽头,不是不消费,而是不安全。
也许这才是“反内卷”的终极目的,让人们花出去的票子,不要成为投给偷工减料的信任票,指向下一次爆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