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一条视频,让“僧人”这个本该清净超脱的身份,在互联网上被扒得一丝不挂。
视频中,一位黄袍僧人嘴里骂骂咧咧地拎起旁边老人供奉的大米,狠狠地摔出殿外。
老人解释无果后,只能带着自己带来的贡品离开大殿,另寻他处礼佛。
![]()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的愤怒瞬间就淹没了社交媒体,有人讽刺如今的和尚已经变得世俗,也有人开始质疑佛教的初心是否还在。
难道说,如今的佛,真的只渡“有元人”?
佛前信仰被丢在了地上
![]()
最初看到视频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处于疑惑状态。
因为害怕事件背后的真相跟看到的不一样,所以大家未知全貌时都不敢置评。
不过很快就有“目击者”出来解释,说黄袍僧人之所以扔灰衣老人供奉的米,是因为他嫌弃那是陈米。
![]()
这种说法虽然把僧人说得太过世俗化了,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当下人们对于寺庙的看法。
大家的想法很简单:普通老百姓都要吃陈米,你一个出家人,竟然还这么挑三拣四的?
于是被戳了肺管子的网友就开始骂了起来。
结果骂着骂着,有人发现黄袍僧人手里拿的手机竟然是昂贵的折叠屏手机。
![]()
也就是说,他一边抱怨着香客给的供奉少,一边又用香客的钱去过奢靡的生活,哪里还有半点遁入空门的样子?
不过也有人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旁边这个灰衣老人,从穿着上看好像也是佛门中人。
于是第二个说法就出来了:灰衣老人跟黄袍僧人有旧怨,扔米是为了给灰衣一个下马威,跟嫌弃米陈没有关系。
还有人亮出证据,说自己刚刚才去过那个寺庙,寺里不仅不收门票,而且还提供了免费的吃食。
![]()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服众,因为不管如何,黄袍僧人怒目圆睁口出恶言本身就犯了戒律,再加上他扔米的行为众目睽睽,这更是妥妥的糟蹋粮食。
不管有再多人为他“洗白”,他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僧人。
![]()
很快,五台山官方就给出了消息。
不是什么“嫌弃米糙”,也不是什么“素有嫌隙”,他们只是因为供奉地点起了冲突而已。
寺庙中有规定,供奉统一在文殊殿进行。
但是灰衣老人是外来的僧人,不懂这样的规矩,所以“冲撞”了本地和尚,这才遭到了侮辱。
![]()
照这么说的话,网友也不算是误会太多,本来就是黄袍僧人的错。
毕竟只是供错了殿,就那般态度恶劣,实在是不妥。
![]()
五台山并没有打算包庇黄袍僧人,而是行动迅速,立刻将其处以起单离寺的处分,劝返回家。
经过这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他贪嗔痴三垢至少犯了贪和嗔,今后算是彻底跟“佛”无缘了。
只是,黄袍僧人虽然离开了,大家对于礼佛的质疑却没有跟着消减。
![]()
当礼佛变成了一门生意
扔米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而已,人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虔诚究竟是对是错?
虽然最后证明并不是嫌弃米不值钱才骂人,但拜过佛的人,多少都遇到过买便宜香被歧视的情况。
普通人供奉,在这些“佛”的眼中究竟算什么?
今天扔的是米,明天被扔的会不会是我?
人们愤怒的并不是米被扔了,而是信仰被扔了。
![]()
有些寺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不像是一个“清修之地”,硬要说的话,倒更像是“佛教信仰发展有限公司”。
功德箱里塞满钞票,扫码支付比合十行礼还要熟练;香火钱也是明码标价,成本几块甚至几毛的高香,动辄卖出几百上千。
也难怪有人老是调侃:我佛只渡“有元人”。
![]()
在那些人眼中,所谓的“功德箱”,早就不再是单纯的信仰象征,而成了寺庙的“提款机”。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错,毕竟寺庙里只要有人,就要吃喝拉撒,只要生活,就会有开销。
但问题在于,本应该六根清净的僧人,竟然开始追求世俗的享受,开始用功德箱满足自己奢靡的欲望。
甚至只有功德箱还不够,有些寺庙都发展出了一整条产业链。
从高价香,到开光法器,再到祈福牌位,一件件明码标价,一层层盘剥收割。
![]()
庙里的僧人也不再是苦修士,而是“服务员”甚至“推销员”。
只要推销得好,什么豪车腕表统统不在话下。
说什么四大皆空,不如遁入红尘来得快乐。
![]()
不是说佛教本身有问题,佛还是好佛,只是和尚念歪经。
佛说四圣谛,和尚说好东西;八正道,和尚说全都要;佛说十二因缘,和尚说二十四元。
到头来就记得了个“不吃肉”,还只是在“上班”的时候遵守,下班以后就百无禁忌。
![]()
当然了,保持着正统传承的寺庙还是大多数,就比如辽宁海城大悲寺。
他们没有什么功德箱,也不卖什么高价香,那里的僧人眼神纯澈明亮,在其中完全看不到世俗的欲望,只有对于渡化世人的向往。
可互联网时代,正常的不够有趣,反而是那些少见的才会多怪。
真高僧都在默默潜心修佛,假和尚到处招摇撞骗,传到普通人耳朵里的,也只能是假和尚的声音。
![]()
在这样的现状中,人们逐渐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是不是只有给了足够多的钱,才算得上足够虔诚?那想要靠着佛法远离世俗,还得先做最俗的人才行?
信仰就在人们的自我怀疑和对佛法的质疑中逐渐崩塌。
人们愤怒,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和尚,而是对整个异化的信仰生态感到失望。
当信仰变成一种交易,那么虔诚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
结语
殿外的米粒被香客的鞋底碾入尘埃,而那位黄袍僧人,也随着舆论的风暴彻底“还俗”。
只是可悲的是,他扔掉的不仅是一袋米而已,还有人们对于“佛门净土”的最后一点幻想。
当信仰沦为生意,金身塑像再辉煌,也不过是权力的装饰品而已。
人们是否还能找到那片真正的净土?或许答案并不在庙堂之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
![]()
部分参考资料:
山西五台山回应演教寺事件:涉事僧人释某道已离山,将严查冒充僧人发布不实信息者——环球网
山西五台山一寺庙僧人将供米扔出殿外,官方回应:涉事僧人起单离寺——掌讯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