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化的时代,买房逻辑彻底变了
朋友老家在北方某三线城市,去年初他家附近新楼盘还标价70多万一套,今年五一回去一看,同样户型直接降到40万出头。
开发商还送车位、送装修,首付只要15%,算下来6万就能当业主。
这不是个例,打开手机,鹤岗2万一套的白菜价房早不是新闻,山东乳山、辽宁阜新、甘肃玉门……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正在回归理性。
记得多年前马云抛出那句“未来八年房价如葱”时,多少人嗤之以鼻,如今站在2025年年中回头看,这位首富的预言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应验。
不是说真跟葱价一样,是指房价会去掉泡沫属性,回归居住本质,现在看,这判断准得惊人。
更早看透的是王健林,他曾断言任何国家的房地产繁荣周期不会超过50年,通常20多年便会饱和。
中国楼市从1998年房改算起,到2020年刚好二十二年,随后我们就看到恒大爆雷、碧桂园告急、融创重组。
大佬们不是能掐会算,而是读懂了基本规律,当老百姓六个钱包都掏空还接不动盘时,击鼓传花的游戏自然玩不下去。
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数据让人不禁感叹:全国70个大中城市里,仅有3个城市二手房价环比微涨,其余全线下滑,三四线城市更是重灾区,新房二手房价格双双走低。
人,真的变少了,走进中西部县城,满街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像候鸟般飞向长三角、珠三角工厂。
有研究机构统计,三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净流失超1.5%,学校招生靠降低分数线维持。
而房子,实在太多了,前些年棚改货币化刺激下,地方拼命卖地,开发商疯狂盖楼。
如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商品房,库存周期拉长到20个月以上,意味着按现在销售速度,现有房子快两年才能卖完。
钱包,确实瘪了,疫情后许多小厂主发现订单少了,打工者感觉加班机会少了。当收入预期不稳,谁还敢背30年房贷,能租不买,能躺不卷。
国家当然着急,从去年到今年,政策快掏空了,央行降准降息,房贷利率跌破3.5%。
西安等地首付降到15%,两百万房子首付30万, 白名单贷款、专项借款对房企输血超8万亿。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确实稳住了,北京上海高端盘悄悄回涨,杭州出现日光盘,但三四线城市却没有掀起一丝涟漪。
向来喜欢站队和预测的专家们终于改口了。
楼市火热时,专家最爱说抓紧上车、地段永不贬值,现在画风突变: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李宇嘉最近表态:三四线城市经过前几年持续回调,进入跌无可跌的境地,毕竟刚需和改善还有,不太可能大幅度下跌了。
这话听着挺欣慰,实则承认了三四线房价长期阴跌的现实。
住建部主管媒体说得更直白:稳定住一二线城市,全国大盘就定了。
潜台词是:有些地方该放就放吧,保大城市的优先级更高。
最近有个耐人寻味的对比:在深圳,家长为学区房加价百万抢破头,在阜新,5万一套的煤城旧屋热卖,同一个国家,两个平行世界。
这或许就是中国楼市的新常态:普涨时代落幕,分化时代开启,没有永远的黄金屋,只有流动的人生路。
当房子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我们或许该重拾那个朴素道理,家之所以为家,不在水泥值多少钱,而在里面的人能否笑着醒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