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条消息让华北老乡坐不住了——研究说本世纪末这里可能热得没法住人!先扯扯全球变暖这根“导火索”。北极升温比别处快2倍,2018年热到32℃,2000年后海冰20年化掉过去60年的量。
这和咱华北有啥关系?
北方升温比南方快,热得更猛,像被“小灶”盯着烤。关键指标是“湿球温度”。
简单说,就是又热又湿的劲儿。35℃是临界值,人在户外扛不过6小时。研究咋说的?
要是排放不控制,本世纪末华北湿球温度能冲35℃,4亿人住的地儿要“亮红灯”。有人急了:“这是真要没法活?
”先别急,专家说研究是“可能”,不是“一定”。小气候、风速、人自身调节能缓一缓。
但现实也扎心。
80年代华北夏天最高36℃,现在40℃都不稀奇,陕西老李的麦苗抽穗就蔫,盯着高温预警直叹气。问题还在“水”上。
华北一年就下400-800毫米雨,种庄稼得灌75毫米以上水。
水一蒸发,湿度上去,热得更难受。
就像蒸包子,锅里水多了,热气更闷。灌溉本来想降温,倒成了“帮凶”,湿度一高,热浪更凶。那真没辙了?
也不是。少排点二氧化碳,多种树,或许能把“热劲儿”压一压。有人问:“现在减排还来得及不?
”科学家说,就算现在停排,升温也像煮水——关火了水还烫,得慢慢来。
但咱也别光等。
农村多搞点遮阳棚,城里多留点绿地,小办法能解大问题。“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老李蹲在地头嘟囔。可再难,日子还得过不是?
想办法总比干着急强。研究是预警,不是判决。热不热得住,咱自己也能使把力。
少开点车,少烧点煤,种点树,或许能缓一缓。最后说句实在话:未来咋走,看现在咋干。
您觉得这事儿该咋应对?评论区唠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