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臂和左手肌肉力量仅为0~1级,肌肉只能稍稍收缩,连让关节弯曲的力气都没有,67岁的徐阿姨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时,距离发病已超过24小时。根据症状与体征,医生预判极有可能是脑血管意外,最终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无论是药物溶栓还是介入手术取栓,此时都已超过时间窗口期,难道余生就要在半身不遂中度过吗?面对徐阿姨和家属的失望与不甘,医生建议可以试下一种新兴的血液“脱脂”疗法,成功帮助患者改善了状况。
由于发病症状不明显,徐阿姨一开始只觉得头晕难受,以为躺着休息休息就好,结果第二天,发现口齿不清,无法清楚讲话,左侧身体无力,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左手连弯曲手腕、手指的力气都没有,这才在家人陪同下来就医。家里家外一把抓,徐阿姨一向觉得自己“身体很好”,然而这次突发脑梗死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多年没有体检,没想到血脂异常悄无声息间吞噬着血管壁的健康。入院后查血,她的总胆固醇高到6.9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74毫摩尔/升,CT检查结果也确诊了“缺血性脑卒中”。
医生解释由于发病超过24小时,梗死部位脑细胞大量死亡,才引发目前一系列症状。当了解到错过溶栓、取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期,懊恼中的家属向医疗团队求助:“还有其他办法吗?我妈妈年纪还不大,如果以后都行动不便,真的太可怜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可以考虑对血液作‘脱脂’处理。”神经内科周晓宇副主任的建议让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所谓血液‘脱脂’处理,医学上称为“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治疗(DELP),是一种多靶点、安全性高且起效迅速的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周主任详细介绍了“脱脂”疗法的原理与过程,“就像尿毒症病人做透析一样,将身体中的部分血液通过静脉引出,先通过一个分离装置,将血浆和血细胞分开,血细胞输回体内,血浆通过另一条通路进入一个特殊的吸附过滤系统,将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炎性因子等多种致病物质‘筛’掉,‘脱脂’后的血浆再回输。”
详细了解了DELP疗法的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徐阿姨立刻同意了入院治疗。通过手臂静脉引出和回输血液,仅耗费一个半小时,全过程患者生命体征都很平稳,也没有任何不适,“脱脂”效果更是肉眼可见——进入吸附过滤器前的血浆明显黄而粘稠,流出的血浆则澄澈清亮。实验室检查也与直观感受相对应,原本高扬的血脂各项指标都回到正常区间。经过医护人员三天常规的病房管理,徐阿姨的症状显著好转,不仅说话清楚了,原本瘫软的左手臂肌力也恢复到3~4级。徐阿姨和家人都对此感激不已,医生也告诉他们,待全身情况进一步稳定后,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后续再辅以规范的康复治疗,肢体功能便可最大限度恢复。
针对徐阿姨情况相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付剑亮主任指出,溶/取栓治疗始终是首选,越早就医获益越大,预后也越理想。按照诊疗规范,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4.5小时、取栓治疗为24小时,但取栓只针对大血管的栓塞,小血管一般无法操作。DELP适用于错过溶/取栓窗口期且伴随高脂血症的患者,只需对全身部分血液作“脱脂”处理即可,而且通常只做一次就能起效。对于家族性高脂血症且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经全面评估后也可采用DELP,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付主任提醒,盛夏酷暑在即,又到了一年中另一个脑卒中发病高峰,有“三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务必做好慢病管理,遵医嘱用药、随访的同时注意作息,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言语功能障碍、肢体肌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策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