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流通行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为驱动,通过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和服务体系的三维重构,实现了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2.81%的亮眼表现。从2022年118.82亿元到2024年179.23亿元的跨越式增长,这家新兴成长的企业不仅突破了传统流通模式的天花板,更以"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平台"为核心载体,推动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和可追溯化方向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在医疗供应链领域的生动实践。
模式创新:构建医疗器械流通的”全国平台
传统医疗器械流通行业长期受制于"单一厂商、单一区域"的碎片化格局,生产厂商需耗费大量资源管理分散的销售网络,医疗机构则需对接数十家、数百家供应商才能满足多科室耗材需求。建发致新打破这一困局,通过打造覆盖渠道、仓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平台",构建起行业首个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平台化网络。
该模式纵向连接美敦力、史赛克、微创医疗和迈瑞医疗等100余家国内外头部厂商,横向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3000家终端医疗机构,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生态架构。通过整合上游厂商资源和下游客户需求,将原本分散的区域性渠道网络升级为标准化全国服务体系,生产厂商的渠道管理成本降低,医院科室耗材采购效率提升。在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面铺开的背景下,这种集约化平台有效顺应了”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落地,帮助生产厂家、经营者、医院客户保障和提升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技术创新:UDI赋能的数字化供应链革命
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国家标准的实施进程中,建发致新率先完成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创新的跨越。基于自主研发的原码解析技术,构建起覆盖生产端、流通端到使用端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成功破解传统流通中"一物多码"的管理痼疾。这套以UDI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医疗器械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为统一数据资产,使流通全程可视化程度达到大幅提升。
通过物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企业在全国布局的区域仓储中心全部实现智能动态调控。数字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匹配各区域医院的耗材消耗曲线,结合历史数据、政策变化和季节因素进行需求预测,使库存周转率较行业平均水平大幅提升。
数字化转型更带来业务模式的质变突破,将物联网、数字技术不断应用至医疗器械流通业务场景,建发致新开发的智能资质审查系统,利用OCR识别和区块链存证技术,将供应商资质审核时间大幅度压缩。
针对医疗器械集采后流通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的挑战,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出血管介入类产品15.44%市场占有率背后的增值服务空间,构建起"产品+服务"的双轮盈利模式。
服务创新:从物流配送商到医疗效率工程师
针对行业"最后一公里"的医院内部产品供应链管理难点,建发致新积极布局和扩大SPD(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通过专业运营团队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公立医院凑个区域中心仓、医院一级仓到临床科室二级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自主研发的SPD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柜、RFID电子标签等硬件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耗材"消耗即结算"的零库存管理模式。
在医疗改革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产业变局中,建发致新通过三重创新体系的协同进化,不仅实现了自身全国性平台企业的布局和成长,更推动整个医疗器械流通行业进入"效率驱动价值"的新阶段。其创新实践揭示:当传统流通企业突破"搬运工"角色局限,向供应链效率提升者、医疗质量赋能者进化时,就能在产业变革中开辟出全新的价值增长极。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